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 年, 党中央决定对“长期低产缺粮,群众生活贫困”的西北、西南一些地区以及其他革命老根据地、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进行“重点扶持”。 1982年底,国家经济委员会、民政部、财政部等9个部门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扶助农村贫困户工作的通知》,要求农业、财政、教育、民政等各有关部门都要以扶贫为己任,协同做好农村扶贫工作。1983年11月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发展资金的使用实行无偿和有偿两种办法,1986年完善为发展资金的使用实行有偿、无偿相结合, 以有偿为主的原则。1986 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再次提出“国务院和有关省、自治区都要建立贫困地区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的建议和要求, 同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

——摘编自王爱云《1978—1985年的农村扶贫开发》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扶贫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扶贫工作的意义。
2024-04-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波斯人、大食人促成了地中海文明、西亚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流。中国汉代的被中香炉,13 世纪时已传入西亚,中国香炉制式和图案也沿着丝路传到域外。域外蒸馏提香术、香疗术传入中国; 中国熏香术、中式香疗术、各式香炉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传到域外。在中国人主导的丝绸之路上,展现出和平、兼容、共赢的文化内涵。香料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载体。

——摘编自严小青《香料文化交流彰显人类文明互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商品流动与世界文明”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另选其他商品: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4-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商周时期的官文书到汉唐时期的官报,官方一元化的信息主导传播方式源远流长。宋代官方报纸(邸报)的发布受到严格控制,当时还实行对报纸的“定本”审查制度,报纸检查制度逐步形成,消息的报道有严格规定和一定程序,许多章奏不能在邸报上发表。明末,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最早的合法的非官方报纸——京报,就其操作工序而言,最多只是官文书邸钞的翻版,实为官报的附庸。朝廷不允许民间独立办报,一般民众和士人不能在报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不能发表自己撰写的政论性文章。

——摘编自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

材料二   下表近代中国报刊创办概况 (部分)

报刊名称创办者栏目宗旨
《中外纪闻》康有为上谕、外电、译报、各报选录、评论、时评等开通风气, 广联人才, 为变法先声
《国闻报》夏曾佑、严复等上谕、外电、论说、内外新闻等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
《时务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宣传变法维新, 救亡图存
《渝报》宋育仁等辕门抄、上谕、奏折、论文、国内外新闻、译文、物价表等广见闻,开风气
《湘学报》唐才常、谭嗣同等史学、掌故(时务)、舆论、算学、商学、交涉、各报近事节要等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
《蜀报》蒲殿俊等谕旨、论说、奏议、批评、纪事、文汇、译丛、附篇一以监督行政, 促进宪政之成立:一以指导社会,鼓铸宪政之精神
《新青年》陈独秀国外大事记、国内大事记、通信等传播新知识, 塑造新青年

——据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全貌提供一个研究视角,并说明理由。
2024-04-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20 年,埃及政府成立米斯尔银行,后又创建了一批以农业为主要业务的附属公司,形成米斯尔集团。1924 年,米斯尔纸业公司、贸易公司和轧棉公司成立,这些公司只是聘请少数外国技术专家,以确保公司的“国民性”。米斯尔集团的形成(     
A.适应了民族独立的历史趋势B.突显出埃及经济发展的排外性
C.保障了国家经济的独立地位D.表明埃及科技近代化成效显著
2024-04-2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7世纪60—80年代英国购买东方商品的价格与英国销售价格表。表中经济现象(     
商品名称东印度离岸价格英国销售价格每磅利润
胡椒2便士20便士18便士
肉豆蔻8便士6先令64便士
中国生丝7先令20先令13 先令
印花棉布7先令/每块20先令13先令
A.促成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确立B.扩大了英国贸易顺差
C.得益于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D.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2024-04-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中世纪早期,法兰克人依靠亲兵制建立了王国,但他们的王国如同一个大家族,王国的王位由诸王子共同继承。诸王子在争夺领地的斗争中,与亲兵间的个人关系通过以服从和保护为内容的义务更为增强。这可用于说明(     
A.封君封臣制度的基本成熟B.罗马政治遗产的传承
C.西欧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D.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4-04-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公元前3世纪中叶,帕提亚人侵入塞琉古王国,在今西亚地区建立政权。帕提亚人的货币圆形无孔,正面为国王胸像,反面多为希腊赞语或希腊神祇,并且帕提亚人逐渐接受希腊语为官方语言。这反映出(     
A.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东西文化交流B.希腊城邦与西亚地区经济联系密切
C.战争是推动文化传播的必然途径D.帕提亚人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
2024-04-2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1937年3月,毛泽东说: “我们的统一战线是抗日的。因此,不是反对一切帝国主义。”1939年 9 月,他在延安干部大会上指出:   “不论是德意日,不论是英美法,一切直接间接参加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只有这一个反革命的目的,掠夺人民的目的。”毛泽东认识的变化反映出(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帝国主义本质逐步被认清D.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的态度
2024-04-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民国初年,一家军服公司的广告云:   “本公司由外洋各工厂定购各种花素呢革,并各种礼服材料,批发、零售,格外从廉。及现成礼服、胶布、雨衣,各种礼帽、便帽,各式皮鞋以及西装应用物件,无不全备。”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A.洋务企业注重市场经营B.新思潮的影响加深
C.传统服饰行业受到冷遇D.政治环境较为安定
2024-04-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7世纪80年代,清军与沙皇俄国在黑龙江流域展开激战,之后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疆界;在绘制《皇舆全览图》(1718年初步完成)测绘东北地区时,康熙特详谕大学士“东北一带”是“中国地方”,并明确界线。这些做法(     
A.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改土归流B.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C.缓解了面临的严重边疆危机D.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
2024-04-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