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C.儒学思想适应了所有时代的社会需要
D.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2018-11-11更新 | 477次组卷 | 4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四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复活的兵团》解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统一后已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统一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
B.说明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
C.反映了秦朝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
D.秦朝手工业生产的水平发达
3 . 东汉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相继内迁中原地区,逐渐建立起许多政权,即“五胡”十六国。唐代所修的《晋书》记载,匈奴、鲜卑、氐、羌均为黄帝后裔。对此,下列最准确的解读是(       
A.黄帝是各民族的共同祖先B.人口迁徙促进了全面文化的传播
C.民族融合推动文化认同D.“五胡乱华”改变了中国文化基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统计,1792年,西班牙向美洲殖民地输出的商品总值为2147万比索,其中在西班牙本国生产的商品值为1115万比索,而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值则为1032万比索。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的西班牙(     
A.商品输出日益减少B.殖民体系日益瓦解
C.资金来源比较缺乏D.生产关系变革缓慢
2024·山东泰安·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冷战格局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冷战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现代化B.冷战推动殖民地国家的独立
C.社会主义阵营支持独立运动D.冷战有利于世界体系的重构
2024-03-12更新 | 314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三模)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6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两伊战争(19801988年)之初,由于担心苏联乘机而入,美国表态“保持中立”,并申明愿与两伊改善关系,同时私下认为:“(它)对海湾地区的威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来巩固我们的安全地位。”因此,在战争之初美国便暗中扶植伊拉克,为其向美国购买军民“双重用途”的装备、技术提供便捷,以打击反美的伊朗政府。直到19823月,伊朗在战争中处于劣势时,美国与伊朗进行秘密接触,并默许伊朗通过第三国或美国的盟国获得武器及零配件。19824月,伊朗大举反攻,美国随后坚定了支持伊拉克的政策,并在“伊朗门事件"后得以加强。战争期间,双方竭力打击对方的经济目标,实行“经济消耗战"。据估计,战争中两伊共死亡约100万人,伤15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9000多亿美元,同时,在此过程中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得到巩固,历代统治者头痛的伊拉克国家构建和民族整合的难题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战争结束后,两伊均未能实现自己初始的战争目标,并认识到武力并非输出革命的最佳途径。

“伊朗门事件”即1986年美国被曝以大批装备及有关伊拉克防御的军事情报换取在黎巴嫩真主党手中的美国人质获释。

——摘编自冀开运 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两伊战争中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两伊战争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所示为18世纪7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商品有关数据(单位:百万古尔登)。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进口商品的来源英国法国荷兰总计
美洲58.174.115.7147.9
亚洲24.59.62054.1
A.欧洲与美洲联系较密切B.英国经济地位呈下降趋势
C.亚洲处于贸易优势地位D.法国经济总量超越英国
8 . 如表是1895年—189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行业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1895年是100)
棉纺织业(枚)1465369564475
机制面粉业(万包)20476766331
水泥业(吨)68190279

A.初步改变了结构不合理现象B.遏制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C.轻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D.民族资产阶级重视轻工业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界均认为金人争正统的意识十分强烈。《金史》载,海陵王完颜亮曾说,"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实际上等于说,没有兼并南宋,就不能称为正统。金世宗声称"我国家绌辽、宋主,据天下之正",大定八年(1168年),他还在册命皇太子的《册命仪》中说:"绍中国之建储,稽礼经而立嫡。"金章宗组织了关于"德运"问题的大讨论,有人主张金朝直接继承唐朝的正统,但并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金末,刘祁曾说显宗完颜允恭“高明绝人,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

——摘编自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

材料二   金朝统治者从黑龙江南下,力图取代宋朝建立大一统金王朝,他们徙都北京,修建了金中都。金中都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它已经具备了中华民族统一王朝都城的基本要素,正如范成大所指出的,金朝“国之制度,强慕华风,往往不遗余力”。

——摘编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与国家认同—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认同的考古学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金朝“争正统”的具体做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比,金朝“强慕华风”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其原因。
10 . 1851年时,全法国只有巴黎、鲁昂、南特、波尔多、马赛和里昂6个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到1896年,10万人以上的城市增加到14个。1851年,仅有3%的法国人住在经济发达的塞纳省,及至1911年,居住在塞纳省的法国人已占法国总人口的10%。对该变化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法国
A.科技创新水平领先世界B.经济水平迅速赶超英国
C.政治变革促进经济发展D.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