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下面是江西省农民协会1927年出版在《农民画报》上连载的两幅漫画。这两幅漫画(     
A.旨在激发民众反压迫斗争的积极性B.表明国内政治局势日趋紧张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D.塑造了民众的现代国民意识
2023-11-28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所示漫画《巨人杀手小日本》(1895年)最早刊登在英国的一本讽刺杂志上:画中象征中国的巨人已经被穿着日本武士装的小矮子砍翻在地,就差砍头了。漫画所讽刺的事件
A.使清朝开始丧失大国地位B.受到了瓜分狂潮的影响
C.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打击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新政期间,因最高法院多次否决总统提出的法案,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改革方案。如图为表现这一改革方案的漫画,它表明
A.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B.行政权力扩张引发担忧
C.美国新政取得显著成效D.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
4 . 1873年,广东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州附近的南海县创办了继昌隆丝厂(见如图)。相较于手工缫丝厂,该厂采用机器缫丝,所缫新丝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产品畅销欧美。继昌隆缫丝厂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靠近沿海传统思想束缚小B.依托华侨寻求资金的支持
C.区位选址利用了口岸优势D.企业产品适应了市场需要
2024-03-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海洋文化既具有世界海洋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不同于西方海洋文化的中华海洋文化传统。因此,该学者绘制了下表


中华海洋文化西方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主体和区域中华民族,中国。欧美
海洋文化特质和精神协和万邦、四海一家;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刚毅无畏、百折不挠;开拓探索、尚新图变;重利务实、吃苦耐劳;守海卫疆、死生度外;关注海洋、以海图强;敬海谢洋、人海和谐。开放开拓、冒险探索;殖民扩张、抢掠征服;自我伸张、商贸谋利;海权优先、控制海洋。
海神形象中国海神妈祖—和平之神:尊贵慈祥、解危救难、和谐宽容、充满母爱的和平女神。希腊海神波赛冬—征战之神:手持三叉戟的壮年男子。
名人名著名言“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老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西塞罗);“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黑格尔);“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
历史上的国家行为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海洋殖民扩张。
族群行为出洋华人海外谋生,安分守己,艰苦创业。北欧海盗的抢劫掠夺。
经济行为谋利思义唯利是图
海洋行为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美国推行海洋霸权。

——整理自张开城《比较视野中的中华海洋文化》

依据表格信息,从中西比较的视野出发,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谈谈你对海洋文化的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史实准确)
2024-02-05更新 | 14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三模)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抑制土地兼并B.改革均田制C.精简政府机构D.实行两税法
7 . 宋代风俗画多出一些平和的人文思想,更加贴近民众的真实生活。同时期文人画的“写意”也给风俗画带来了新的风貌,例如李嵩的《货郎图》除了写实部分,在衣着表现上不乏写意效果,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是社会包容性的体现。这表明宋代风俗画(       
A.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壮大B.体现了国强民富的特征
C.标志着绘画理论的成熟D.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
2023-02-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面是“孔子问道”图,反映了公元前518年孔子到洛阳问道于老子的事迹。临别时,老子赠言孔子,曰:“当今之世……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据此可知(     

A.思想争鸣现象逐渐平息B.老子思想蕴含人生哲理
C.儒道治国理念相互借鉴D.孔子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以前,基本是按照血统、世袭爵位、职位,寒门之子基本没有可能进入国家政权管理体制。到了汉初,汉高祖认识到人才的紧缺和重要,开始选贤任职。官员的选举标准是乡举里选,由地方治理官员对辖区内有才能、德行的贤人义士向皇帝和上级进行推选的官员推荐制度。汉代察举制主要有三种名目: 一是贤良方正,二是孝廉,三是秀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本身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察举制遭到全面破坏,人才选拔也已名不副实,察举制逐步走向了没落。

——摘编自许为《以名入仕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

材料二

科举制创始于隋朝,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文采优劣进行人才选拔的一种制度。唐朝沿袭 了隋朝的官员选找制度,自由报考,以诗赋策问取士,但店代科举有秀才、明经、进士、俊±、明法、明字、明算、童子、道举等诸科,并且在每一科里面又进一步细分。其中,明经科重帖经、墨义,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学经典的记忆。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面向一般士人的对时务策,突破了山士族门阀是断的传统经学的限制。虽然诸料并存,但主要是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李默海《布衣入仕与中图君主专制政体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察举制和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共同作用,
2023·河北·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长城”的称呼不同。战国时期称为堑;汉代和唐代称为塞;金代称为界壕;明代则称为边墙。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在建设范围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长城是一个关、城一体的综合体系,它承担着防御功能、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命,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摘编自赵琛《为何说“长城两边皆故乡”?》等

历史事实和现实取向决定了对长城的价值判断,而从其兴建、功用、变迁和遗存等不同角度考查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请从上述文字材料和图片中提取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
2023-05-13更新 | 595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