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0 道试题
1 . 1950年,我国开始对越南、朝鲜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揭开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外援助对象不仅包含了蒙古、古巴等国,还涉及埃及等非洲新兴国家,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的发展。这些做法(     
A.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B.说明新中国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D.使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2 .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中写道:“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戴叔伦在《塞上曲二首·其二》中写道:“但愿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主要体现了(     
A.战争的残酷场面B.强烈的入仕意愿
C.深厚的家国情怀D.对劳动者的同情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广西夏季水灾严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灾也同样不轻。晚清时期广西旱灾22次,平均不到三年就发生一次,大规模的蝗灾就有21次。史料记载:广西飞蝗蔽日,如暴风骤雨之至,飒飒有风,所下之处禾苗菽麦嚼食一空。上述史料最贴切的研究主题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三元里抗英D.义和团运动
2023-12-24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整体上来观察五四运动,它的骨干力量是以《新青年》同仁和以北大为中心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其中既包括19世纪70-80年代后一代,拥有出国留日经历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包括了罗家伦和傅斯年这样的19世纪末的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留日时期,日本学界正处于“主义”概念广泛应用的时代,这样的经历让陈独秀等人对“主义”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心中,不管秉承什么“主义”,有“主义”比没有主义强,“主义”应该成为衡量一切行为的尺度和标准,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

----摘编自邵明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的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考察--基于社会思潮变迁的视角》

材料二   五四运动展现了中国青年力量,在主义和社会运动的催化下,中国青年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从社会改良转向谋求社会改造,乃至革命,他们成为社会变革的急先锋。先进青年结成了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他们创办社团,制订组织章程,训练组织骨干,增进组织团结,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先进青年教育服务群众,宣传鼓动群众,组织凝聚群众,找到了一条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群众基础。先进青年在实践中发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都行不通,转而选择马克思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摘编自张治银等《酝酿和探索:五四运动与建党准备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活动的价值。
5 . 有位近代名人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今天本地报上的消息很好,但自然不知道可确的。一、武昌已攻下;二、九江已取得;三、陈仪等通电主张和平;四、樊钟秀已取得开封,吴(佩孚)逃保定。但总而言之,即使要打折扣,情形很好总是真的。”该材料(     
A.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清王朝土崩瓦解的情形
B.描述了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情形
C.分析了国共对峙时期工农军队反“围剿”的情形
D.分析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的情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1年11月13日,《民立报》报道:“自鄂事发生后,粤垣官吏异常戒严,民间谣言尤多,无日不宣传党人将于某日举事。粤督大恐,因邀集省中大绅江孔殷、梁鼎芬等筹商解息之策。”这可用于解释(     
A.辛亥革命产生深远影响B.武昌起义重创北洋军阀
C.清廷专制统治难以维系D.广东革命力量较为强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定情人》(节选)

章回

内容(节选)

第一回

双夫人道:“娶虽有待,若有门当户对的,早定下了,使我安心,亦未为不可。”双星道:“若论门户,时盛时衰,何常之有,只要其人当对耳”。

第六回

双星道:“贤妹既已底里悉陈,愚兄自应亲疏死守矣。但不知死守中,可能别有一生机,乞贤妹再一为指迷。”小姐道:“君无他,妾无他,父母谅亦无他。欲促成其事,别无机括,惟功名是一捷径,望贤兄努力。他非小妹所知也”。

第十四回

双星得知蕊珠小姐死节的信息,因哭说道:“此祸虽由遭谗而作,然细细想来,总是我双星命薄缘悭,不曾生得受享小姐之福。故好好姻缘,不在此安守。我若长守于此,得了此信,岂不与小姐成婚久矣!却转为功名,去海外受流离颠沛,以致贤妹香销玉碎。此皆我双星命薄缘悭,自算颠倒,夫复谁尤”。

——摘编自清代素政堂主人《定情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小说《定情人》中塑造的“才子佳人”形象,拟定一个符合明清社会变迁的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8 . 北碑南帖是清代对南北朝书法风格的概括。南朝书法多以帖的形式流传,以空灵韵致为尚;北朝书法多以碑刻呈现,以天真质朴、雄强大气见长。这主要反映的是南北朝(       
A.文化艺术的差异B.佛教传播的难易
C.经济发展的快慢D.审美取向的对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旧唐书·李憕传》(注:李憕逝于公元 755 年)就李憕占田的情况写道:“伊川(洛阳附近)膏腴,水陆上田,修竹茂树,自城及阙口,别业相望。与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这种情况日益增多会导致(       
A.租庸调制难以维持B.小农经济稳步发展
C.唐朝官员重视经济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10 . 明中叶以后,为小说戏曲所作的插图版画得到较快发展,达到了鼎盛。这些插图一般都紧扣故事主题,描绘故事中人物形象,生动准确。这些插图版画发展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B.风俗画技艺水平的提高
C.小说和戏曲创作日渐成熟D.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较多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