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842—1852年期间,广州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均处领先地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上海进出口贸易额及其在全国的对外贸易比重则呈迅猛上升之势,并最终于1853年超越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B.列强侵略的影响
C.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D.民族工业的兴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初始阶段。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口快速增加,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关内灾民流离失所。至咸丰、同治年间,不得已改乾嘉时期的“封禁”为“弛禁”,允许关内灾民到东北谋生。这一时期沙俄发动对东北地区的入侵,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大片疆土,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使其加快了移民实边、抵御外侵政策的出台。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清政府下令取消了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所有法令,更于光绪六年(1880年)颁布了放荒、免税及补助的一系列法令,鼓励关内人民到东北垦荒。自乾隆以来在东北地区实施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终于被彻底解除。

——摘编自吴军 王延荣《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东北地区封禁政策彻底解除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迁移产生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唐诗人元稹《法曲篇》云:“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白居易《时世妆》云:“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唐传奇《东城老父传》云:“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这些主要体现出唐代(       
A.城市经济发展繁荣B.多民族交融的趋势
C.胡汉矛盾得以解决D.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4 . 史书记载,唐代扬州以纺织、皮革、造船等著称;成都以纺织、造纸、制盐等为重心;河北则有丝织品贡数为全国第一的定州和作为名瓷产地的邢州等;山东则有盛产丝织品的青州、造船业兴盛的登州等。这表明唐代(     
A.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B.手工业生产分工明确
C.城市手工业蓬勃发展D.经济重心呈南移趋势
2023-06-16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制度有它的合理性,土地分封是社会的基础。但分裂状态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于是就需要走向统一,民族国家成为趋势,这就要求出现强大的中央集权。下列关于英法加强王权的史实,正确的是(     
A.都铎王朝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加强王权
B.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与教皇对抗
C.15世纪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D.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记载,宋哲宗时为应对极端寒冷的天气,政府将储存的煤炭卖与民众。《宋史》等文献记载表明,煤炭在铸造业、冶铁业等手工业领域,逐渐有取代木柴、木炭的趋势。据此可知,宋代(     
A.煤炭交易市场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B.煤炭开采由官方管控到自由开放
C.煤炭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D.煤炭应用促进了农业文明的转型
7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这“三转一响”是城市家庭渴望拥有的“四大件”。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取代“三转一响”,成为新的“四大件”。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B.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确立
C.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D.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
2024-02-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几十个分立的“帕斯特”,“帕斯特”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块被灌溉渠分隔开的土地。到了前3100年以后,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帕斯特”连接起来,形成了体系化的灌溉网。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尼罗河的定期泛滥B.埃及初步统一的实现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以前,基本是按照血统、世袭爵位、职位,寒门之子基本没有可能进入国家政权管理体制。到了汉初,汉高祖认识到人才的紧缺和重要,开始选贤任职。官员的选举标准是乡举里选,由地方治理官员对辖区内有才能、德行的贤人义士向皇帝和上级进行推选的官员推荐制度。汉代察举制主要有三种名目: 一是贤良方正,二是孝廉,三是秀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本身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察举制遭到全面破坏,人才选拔也已名不副实,察举制逐步走向了没落。

——摘编自许为《以名入仕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

材料二

科举制创始于隋朝,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文采优劣进行人才选拔的一种制度。唐朝沿袭 了隋朝的官员选找制度,自由报考,以诗赋策问取士,但店代科举有秀才、明经、进士、俊±、明法、明字、明算、童子、道举等诸科,并且在每一科里面又进一步细分。其中,明经科重帖经、墨义,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学经典的记忆。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面向一般士人的对时务策,突破了山士族门阀是断的传统经学的限制。虽然诸料并存,但主要是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李默海《布衣入仕与中图君主专制政体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察举制和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共同作用,
10 . 社会环境和历史变迁是影响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以唐诗创作为例,前期以豪放气概、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后期则以沉郁之风、悲壮情调让人扼腕。造成唐朝诗风前后变化的历史节点是(     
A.武则天临朝B.唐玄宗继位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2024-01-3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