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隋炀帝在都城长安之外,营建东都洛阳,以此居“天下正中”,“水运发达,足以号令中原”,随即开凿大运河,南通江都,形成长安、洛阳、江都三都制。这些举措客观上(     
A.加速了建立统一政权的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经济文化互补
C.取代了长安政治重心的地位D.违背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形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西汉中期到明初,一千五六百年之间,人口增长,不过一倍。明代中朝,估计人口已有一亿五千万人,明末则有两亿左右,二百余年间人口涨了一倍。较为保守的估计,则是由六七千万而八九千万而一亿余。明代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地区及河北地区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不仅中国人多了不少养生的资源,而且因其生长环境各有土宜,许多过去不能种植粮食作物的地方,也可以生产相当数量的粮食。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从清初到清末,人口大体从一亿增加到四亿,后者为前者的四倍,而同期的耕地面积则从六亿亩增加到十一至十二亿亩,增长不到两倍。在明代江南,一般一夫耕地十至二十亩,而清代“工本大者不能过二十亩,为上户,能十二三亩者为中户,全以四五亩者为下户”。史籍资料多处有“一夫所耕者不过十亩”的记载,由此可见,下户当占多数,若一夫经营的耕地面积减少,劳动生产率可能会下降。正因为种植粮食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人们开始向经济作物及其加工业转移劳动力。

——摘编自于秋华《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07-16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所示为1923~1924年孙中山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可用于说明,孙中山(     
言论出处
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孙文越飞宣言》(1923年)
俄国政府现行的政策—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点与应在中国实行的我的《建国方略》确是如出一辙的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答日本记者问

A.对国民革命方向摇摆不定
B.积极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
C.立足国情借鉴苏联的经验
D.强调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022-07-13更新 | 51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二战中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活动,没有引起“生而自由的英格兰人”的恐慌,国家干预并非那么可怕,还能解决自由放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也迫使执政党作出重大政策变革。1945年英国大选决定战后政策方向。保守党坚持经济自由主义,还“准备进行一场巨大和恐怖的战争”,这是长期受煎熬的选民不可接受的;工党提出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主张则受到选民认可,最终工党大获全胜。执政后,工党政府陆续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垮台,保守党执政。但是,两党的经济政策是一致的,战后英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同时存在,“计划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同时起作用。国家不仅通过立法来干预经济,而且下达指标,对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国家并不直接参与生产和经营活动,却可以用“计划”来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又用税收的手段来调节财富的分配,用福利制度来保障最低的生活标准。这套社会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战后大约20年里,经济稳定,失业率很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似乎已走进了“富裕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原因与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所示是教皇格利高里七世发布的27条《教皇赦令》(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第1条

罗马天主教会是上帝独自建立的

第2条

只有教皇才能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万能的”

第6条

禁止与被教皇革除教籍的人来往并留在同一居所内

第9条

王公应当只吻教皇的脚

第19条

任何人不得对教皇进行裁判


A.天主教会开始渗透到欧洲B.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利用
C.基督教文化中心向东转移D.基督教势力强于世俗权力
6 . 万隆会议结束不久,巴基斯坦首相阿里说:“周总理看来是诚挚地希望和平的”,“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能够合作”。1955年5月,阿里在卡拉奇电台广播上宣布将访问中国。据此可知,万隆会议(     
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联系B.开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新模式
C.塑造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D.消弭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鸿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学者提出,理智的皇帝会清楚,“一人独断”不是指皇帝可以一人刚愎自用或胡作妄为,而应该是皇帝先“面召儒臣”“兼听博采”,再深思熟虑,择善而从,作出决断。于是,明朝设立了内阁。在该学者看来,明代内阁的设置(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意在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C.有利于决策的合理化D.充分发挥了行政机构职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5世纪末,在葡萄牙、西班牙积极探险的时代,热那亚水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得到伊莎贝拉王后的资助后扬帆出海。他得到资助的计划是(     
A.建立完整的环球交通网络
B.向西展开远洋航行前往东方国家
C.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中国
D.探索经过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
A.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C.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
2022-07-06更新 | 1783次组卷 | 29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罗马帝国后期,皇帝的命令,皇帝所作出的判决,皇帝对臣民问题的解答、皇帝对官吏们下达的指令等均成为罗马法的内容。由此可见,罗马法(       
A.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B.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C.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D.背离了公平和公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