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清朝文献通考》中记载乾隆八年规定:“嗣后凡遇外洋货船来闽、粤等省贸易,带米一万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五千石以上者,免十分之三。其米听照市价公平发售,若民间米多,即著官为收买,以补常社等仓”。这反映了清政府
A.农耕经济走到了尽头B.放宽民间海外贸易的限制
C.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D.用经济手段促进贸易平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礼》记载,宰夫司百官考核,“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治不以时举者,以告而诛之。”这一规定意在
A.强化等级观念B.完善官僚政治
C.服务农业生产D.规范政治秩序
2022-01-14更新 | 727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吴忠市盐池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关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
A《史记》记载:“然张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促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B唐蕃会盟碑记载:“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元史》记载:“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基本奠定
D《清高宗实录》记载:1762年,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说明了清代对疆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A.AB.BC.CD.D
4 .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记载:各县要书面报告农田受雨、抽穗、垦而未种、受灾面积以及降雨量等,每年八月底以前送达朝廷;主管仓库的官吏每年十月份要将各类粮食的库存数量上报内史。这些要求有助于(     
A.确立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B.完善地方机构的运行机制
C.维护官僚队伍的清正廉洁D.提升国家治理的行政效率
5 . 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A.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B.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D.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2022-12-10更新 | 2162次组卷 | 28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朝吏科给事中李沂,因建言朝廷处置宦官张鲸,并指责明神宗受贿,被杖责斥为民。此后,李沂居家近二十年去世,在乡里影响甚大,诸多民间传说以他为原型展开各种演义创作。史书所载李沂向朝廷进谏,不讲策略、不计后果,属于自杀式的忠贞型人物。但民间传说中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位机智灵活、讲究策略的智者型官员。据此可知
A.传说受到官方的影响较小,史料价值往往高于史籍
B.史学家应重视探寻历史规律,不必纠结于历史细节
C.历史叙事与民间传说为社会呈现了多维的人物形象
D.历史是不可再现的,历史叙事很难有客观性的记载
2021-11-09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代万历年间的浙江《桐乡县志》记载当地植桑有蚕的利润是种稻的4倍,有时甚至可高达5倍。此现象在浙江北部地区很常见。这一现象
A.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B.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推动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D.瓦解了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8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不仅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且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而十五税一”。《隋书·食货志》记载“未受地者皆不课,有品爵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并免课税。”开皇十年五月又规定“丁年五十,免役收庸”。明代后期的“一条鞭法”也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为了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清王朝在开国初期采取与民休息和减轻赋役的政策。康熙五十一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些减免措施,既反映了统治者对发展农业的重视,也反映了历代王朝的赋税收入对农业的依赖性。

——摘编自石妍妍等《中国古代农业赋税减免政策初探》

材料二   “摊丁入亩”制度使土地与丁役银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农村范围而言,田多者多出役银,田少者少出役银,没田者不出役银,人们的役银负担在总体上相对均衡……同时“摊丁入亩”制度的实施,也使纳地丁银的土地所有者不再承担力差,即不需要亲自服役,避免贻误农业生产。把丁役银平均摊入土地以后,各地役银收入不仅没有从前的缺额之虞,而且还往往有溢额出现。

——摘编自李三谋《清代摊丁入亩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封建王朝建立初期农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清朝的赋税制度。
9 . 《左传》记载,夏有《禹刑》,商有《汤刑》,周有《九刑》。春秋战国时期李悝著《法经》,以法代刑作为法典名称。管子以度量衡比喻法“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这说明该时期
A.贵族等级分封制趋于崩溃B.法律制度渐趋成熟
C.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社会关系变动剧烈
10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准备下达修洛阳宫的指令时,门下省给事中张玄素极言:“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最后,门下省根据谏言阻止指令下达。这反映出当时
A.门下省成为决策中心B.皇权为大臣所操纵
C.中枢决策程序制度化D.社会崇尚简朴之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