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下图是英国1938—1999年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有关开支占比变化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1938—1950年呈上升趋势,这与世界性经济危机有关
B.1950—1973年呈上升趋势,是因为英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1973—1999年呈下降趋势,是因为英国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D.1973—1999年呈下降趋势,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后不同程度增加政府公共开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江南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形成过程中,作为主导的官方把赈灾救荒作为社会救助的重点,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有赈济、赈货等类型。江南城市的民间救助多为自发的个体行为,即使形成一定的组织,也以个体自愿为基础。施行救助主体有士人(包括部分官员)、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他们大多出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相对于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传统的救助活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状态。晚清政府已无法如“康乾盛世”时期那样向受灾民众提供应有的救济和帮助,而以士绅富民为主体的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随着近代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及贫困群体的扩大,以贫困人为对象的社会救助活动越来越受到民间救助组织的重视。部分先进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开展社会救助的思想和经验,反省中国传统做法和理论的缺陷,使以传教士为先导的外国慈善活动逐渐活跃。这些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变动。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江南城市救助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转型及原因。
3 . 劳作方式•世界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筒车。“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俄宛转以风生。

([唐]陈建章《水轮赋》)

6月用犁耕田地和8月用镰刀收割。

(809—818年《天文学笔记》

中“农业日历”,

维也纳奥斯特里兹国家图书馆藏)

1840年驱动着一台脱粒机的

移动式蒸汽机

1867年至1894年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枪炮弹药的生产车间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厂的

生产流水线


21世纪中国某电器的

5G“无人工厂”

(1)从动力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两个角度,各任选两幅图片说说自己的理解。

材料一   172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率(%)


——[日]宫崎犀一《近代国际经济》

材料二   产业巨变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巨大变化。世界贸易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增进了世界物质生产和贸易利益,其中存在不平等与不平衡。……更可怕的是,自18世纪以来这种经济秩序至今仍存在,在西方经济学家的诠释和粉饰下,变成了合理的、“先进”的,并被当作真理去推广。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等



(2)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变化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从商品种类、交通运输、贸易格局中任选两个方面说说自己对世界贸易变化的认识。
4 . 元世宗初期,除了四个半固定的行省外,其余行省都是“因事而设,事毕则撤”;其长官多为一至二人兼任,且带有中书省宰执衔。至元世宗末期,固定的行省逐渐增多,并实行了群官负责制,其宰执衔也逐渐被取缔。由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保障了吏治清明和行政高效
C.体现了政治均势格局的形成D.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鉴于“隋代君主不责成臣下,事事亲决”的情况,转而采取先让臣僚商量政事,提出意见,经宰相(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筹划统一、做出适当的决定,然后奏交批准颁行。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推行(     
A.减少了政府决策的失误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意在强化封建君主权力D.体现了三省一体化趋势
2024-05-08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民族历史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历史出现过国家分裂,但是总的趋势是统一的,是交往交流交融的,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相互成长,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下列关于民族交融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A.辽朝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B.西夏政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C.元朝时形成回族的前身一一回回D.唐朝学习少数民族设立三省六部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乾隆《汉阳府志》记载,汉阳所产棉布“四方来贸者辄盈千累百捆载以去”,销售范围远至秦晋、滇黔;孝感、应城等县为又一棉布产区,“四时舟车负贩不绝”;荆州府监利等县所产布匹则“西走蜀黔,南走百粤”,主要销往西南。这一现象表明,清代湖北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趋势B.商品区域化生产的特征明显
C.雇佣关系得到普遍发展D.区域间存在不同的市场需求
8 . 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A.呈现一体化趋势B.具有多元性特征C.依赖生产力发展D.体现兼容的特色
9 . 填空
(1)冷战的开始
阵营政治经济军事
资本主义阵营____年杜鲁门主义出台____计划,援助西欧1949年____建立
社会主义阵营同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____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2)冷战的发展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后,两大阵营剑拔弩张,先后发生了____等事件。
而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国家成立了____,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____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____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第三世界兴起,代表性事件有1955年万隆会议、1961年____兴起等。
(3)冷战的结束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美苏关系缓和。____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崩溃、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2023-08-2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的圆柱被称为古代希腊的建筑象征,最初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艺术。这表明(       
A.古希腊处于文明的中心B.希腊文明影响了东方文明
C.文明交流促进人类文明发展D.文明之间交往的趋势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