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5 道试题
1 . 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孝文帝此举
①彻底消除了民族矛盾   ②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③实现了北方与南方的统一   ④促进了北魏经济与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的趋势是
A.强化专制皇权B.加强中央集权C.扩大监察权力D.加紧对农民的控制
2020-06-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欧洲仍以英法为中心,而亚太地区则以美国为中心”。这一国际格局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多极化趋势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雅尔塔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晚年对文献典籍进行整理,却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著作。孔子的这一做法
A.为古典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B.包含了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C.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D.体现了诸子百家学说走向融合的趋势
5 .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07-24更新 | 5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其促进因素有
①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   ②日本经济的起飞   ③中国的发展
④第三世界的兴起   ⑤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7 . 如图是一幅关于苏联历史的漫画。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直接导致两极格局的瓦解B.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D.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8 .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10 . 汉代,蜀地百姓“帅导群妾,咸循蚕蔟。分茧理丝,女工是敕。”在齐地,平民“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这反映出当时(  )
A.家庭丝织业生产盛行B.局部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C.丝织业地域分工形成D.丝织业商品化趋势明显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