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购物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定制营销策略,通过算法向顾客推荐商品,网约车公司会依据乘车人数多少来浮动定价。上述变化反映的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B.社会信息化C.政治多极化D.文化多样性
2024-06-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 . 劳作方式•世界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筒车。“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俄宛转以风生。

([唐]陈建章《水轮赋》)

6月用犁耕田地和8月用镰刀收割。

(809—818年《天文学笔记》

中“农业日历”,

维也纳奥斯特里兹国家图书馆藏)

1840年驱动着一台脱粒机的

移动式蒸汽机

1867年至1894年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枪炮弹药的生产车间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厂的

生产流水线


21世纪中国某电器的

5G“无人工厂”

(1)从动力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两个角度,各任选两幅图片说说自己的理解。

材料一   172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率(%)


——[日]宫崎犀一《近代国际经济》

材料二   产业巨变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巨大变化。世界贸易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增进了世界物质生产和贸易利益,其中存在不平等与不平衡。……更可怕的是,自18世纪以来这种经济秩序至今仍存在,在西方经济学家的诠释和粉饰下,变成了合理的、“先进”的,并被当作真理去推广。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等



(2)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变化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从商品种类、交通运输、贸易格局中任选两个方面说说自己对世界贸易变化的认识。
3 . 山东地区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古代哪个时期对山东地区的管辖?从中概括所采取的行政管理制度并简述造成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地区管辖的?元朝为什么实行这种地方行政制度?
(3)结合材料简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历史作用。
2021-12-0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①商鞅变法       ②管仲改革        ③鲁国初税亩        ④吴起变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020-08-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世界关税水平在不断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③各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

            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情况变化趋势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城市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城市有哪些类型?

材料二   上海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缩影。上海在鸦片战争前只是清朝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开埠通商后,伴随着外商企业的兴办,官办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到20世纪初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近代大都市。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上海出现的新经济因素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此产生的阶级在推进中国社会政治进步方面的重要活动和历史作用。

材料三   1978~2006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表



(3)依据统计数据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整体趋势。结合史实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020-02-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宣武区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多达630万人。14000件展出品如引整、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无限想象力的科技成果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8 . 沿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001年2003年2005年
上海4950.846180.749154.19
大连933.121254.662152.23
天津1826.272172.043697.62
青岛700.75910.062695.82

——《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对外开放卷》


依据上表概括说明上海等沿海城市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   分析其原因。
9 . 民族意识和国家治理。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 “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在民族融合与同化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国家形态和民族意识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权力机构发展演变的趋势,并任选一图简述其运作机制。

材料三 建隆二年(961),(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19-11-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10 .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国日益与与世界潮流接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