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 .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19-01-30更新 | 618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历史试题
3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C.张骞通西域——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023-09-30更新 | 337次组卷 | 58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帝王庙帝王庙是祭祀传说时代帝王、前朝帝王及有文治武功之名臣的建筑。对传说时代“帝王”的祭祀,先秦时代已经有了,在其传说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所在地举行。北魏皇帝不但对黄帝、帝尧、帝舜等进行祭祀,还对周王朝的政治人物进行祭祀。唐玄宗在都城内修建了祭祀传说时代圣君的庙,但祭祀多在那些帝王的都城所在地。宋代的帝王祭祀主要在其陵墓进行。元代时祭祀地点多在被祭祀者生前重要活动地区。明代是中国古代都城帝王庙的真正出现时期。明南京城历代帝王庙中祭祀18位历史人物,包括传说时代圣君,还有夏、商、周、汉、唐、宋、元王朝的开国君主。洪武二十一年,又增加37位名臣从祠于历代帝王庙,这些名臣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徙都北京后,明世宗所建历代帝王庙祭祀的帝王与南京城历代帝王庙基本相同。清代沿袭了明代北京城历代帝王庙。顺治二年,历代帝王庙中增加了辽、金、元三代帝王及名臣,还有明代的国君与功臣。乾隆四十九年,依据国家观念、正统理念,乾隆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的历代帝王均应具有“庙享”地位,最后历代帝王庙享祀帝王达到188位,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王朝与绝大多数帝王,其祭祀内容发展为全面、系统、完整的国家祭祀,历代帝王庙真正成为国家的庙。

——摘编自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

从“国家认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1-07-14更新 | 317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如表为1935年美洲种族分布的统计数据。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A.美洲不同区域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B.黑人在中美洲的种族分布比例最低
C.大量欧洲人开始涌入北美洲导致白人比例激增
D.拉丁美洲独立后根除了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摘编自苏颖《文字与王权一探索中国一元权力结构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等

材料二   1456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用统一的本国语言印刷的文本资料降低了知识信息的解码成本。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会读和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教育的状况,使看书学习逐渐变成小孩、少年和青年人的日常生活的焦点。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摘编自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石刻小篆三种文书形态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统治者采用这些文书形态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刷术传播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7 . 西周分封制是我国重要制度。据以下史籍叙述正确的解读是
记述出处
“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愿。”《国语·鲁语上》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普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左传·高祖本纪》
A.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C.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D.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
2020-10-14更新 | 223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开眼看世界,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也逐渐深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讽之为“东头西脚,不成东西”。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封面
1950年12月11日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4年5月10日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1972年3月6日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
1979年1月1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986年1月6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96年1月29日封面人物巩俐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艺人。
2002年11月18日封面刊登了姚明身穿NBA休斯敦火箭队战袍的照片,被称为“巨人先生”。
2003年以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为“东头西脚,不成东西”?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8-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2021-02-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对下栏材料所反映的主张解读准确的是
A.老子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B.孔子主张“性本善”“有教无类”
C.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D.荀子从人性出发,主张隆礼重法
2020-01-17更新 | 321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京津班)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