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0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的经济进步一旦把摆脱封建桎梏和通过消除封建不平等来确立权利平等的要求提上日程,这种要求就必定迅速地扩大其范围。

大工业发展到更高阶段时,就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用以限制它的狭隘范围发生冲突了。

从直接生产者身上榨取无酬剩余劳动的独特经济形式,决定了统治和从属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直接从生产本身中生长出来的,并且又对生产产生决定性的反作用。但是,这种从生产关系本身中生长出来的经济共同体的全部结构,以及这种共同体的独特的政治结构,都是建立在上述的经济形式.上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身处快速工业化进程的马克思深刻洞悉了工业文明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一方面,工业化创造的生产力,极大提高了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马克思也看到,在工业化主导下的自然遭到了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高度紧张,人成为一种独特的“物”。马克思对这些现象给予了深刻的批判,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既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又是对工业化的批判与超越。

——摘编自冯凯《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的理论阐释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2)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史料价值。
2024-06-04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历史试卷
2 . 下图为四川出土的东汉“考课”画像砖。该画像砖的史料价值在于(       
A.表现出社会的等级森严B.寄托了人民的政治期待
C.说明政治施压激励明显D.展示了官吏考核的场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鉴于“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蕃辐辏中国,亦壮观”,对待海外贸易极为重视,大力支持香料贸易的开展。北宋中期,仁宗在位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皇祐中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宋代统治者推崇佛道两教,“禅宗”思想在中国盛行,民间纷纷焚香敬奉佛道。市井生活中,香料也随处可见。街市上有“香铺”,还有各式各样的添香食品。在上层社会中,薰香成为日常,真宗时名臣梅询极爱用香,宋徽宗每夜也需有香为伴。

——摘编自刘丹妮《政策、路线与商人——宋代香料贸易的开展》

材料二   1974年,福建考古文物工作者在泉州湾港内发现一艘满载香料木和香药远洋回国的木造宋代商船,从船舱中清理出土的遗存有香料木、胡椒、槟榔、乳香、龙涎等,香料木包括降真香、檀香、沉香等多种,总重量达4700多斤(参见表)。

仓号
名称
12345678910111213合计
香(药)料木···········4700多斤
胡椒···········5斤
槟榔413212191051
乳香······6.3克
龙涎······1.1克
朱砂··4.6克
水银··385克
玳瑁11件

(注:表内“·”记号表示有出土)

——摘编自霍巍、何沁冰《丝路携香:考古所见宋代熏香的繁荣与丝路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宋代香料贸易兴盛的因素。
(2)分别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及其对于研究宋代香料贸易的价值。
2024-05-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52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载于《西安新获墓志集萃》一书的唐代《程袭墓志》。该墓志没有具体的住址、履历、子女亲属等记载。唐墓志多用楷书,此墓志中楷书、行书和篆书同时使用,其中的篆字多是从未见过的文字形体,记载年月时使用了武周时期通行的新字“日”。据此可知,该墓志(       

A.作为一手史料有极高的价值B.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C.反映了武则天时的客观史实D.需进一步辨伪考证
2024-03-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朝著令,赋役之法有三……此三道者,皆宗本前哲之规模,参考历代之利害,其取法也远,其立意也深,其敛财也均,其域人也固,其裁规也简,其备虑也周。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厚生,则不堤防而家业可久;以之成务,则不校阅而众寡可知;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三代创制,百王是程,虽维御损益之术小殊,而其义则一也。

——据陆贽《翰苑集》整理


(1)材料反映了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赋役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实行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史料价值。
2024-03-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10 . 日记作为记录当事人生活经历的一种载体,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面是写于1953年的一段日记:“今天是选举大会,张健、红旗、林阳都来了,大家围着红旗的新车子,议论纷纷……节日的标语到处张挂着,这是一个大喜日子,人民要选自己的代表。”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和挫折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C.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覆盖面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