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5世纪,教皇基拉西乌斯一世提出“两剑论”,教皇代表上帝掌握象征最高宗教权力的属灵之剑,并将代表最高世俗权力的属世之剑交给国王。查理大帝明确表示其天职是武力保卫教会免受异教徒的攻击。到13世纪,法王腓力四世在三级会议的支持下囚禁教皇,操纵其继任者的选举,并将罗马教廷迁到法国小镇阿维尼翁。这一变化说明了(     
A.中世纪政教合一的时代特征B.王权的强化与民族意识的增强
C.基督教信仰出现危机D.教会权力中心的转移
2 . 北宋科举考试中封弥法(糊名法)施行后仍然无法杜绝士子作弊,据《宋史》记载,当时主考官令士子在卷中“密为识号”。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颁布了《亲试进士条制》,从此以后誊录形成了制度化。此举(     
A.杜绝了士子考场舞弊B.促使了阶层开始流动
C.完善了科举考试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3 . 民国初期,资产阶级政治精英效仿西方先进的民主制模式,对其政党政治进行了全面的移植。他们认为和西方国家一样,只要在国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就可“严密的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我们的主义和政纲就可以求其贯彻了”。由此可见(     
A.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失败具有一定必然性B.政党间为谋求议席而展开激烈竞争
C.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民主政治D.辛亥革命催生新的资产阶级价值观
2023-10-12更新 | 458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古代雅典,规定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要进行两年军事训练才能获得公民资格。在戏剧节中还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戏剧的制作者,然后戏剧表演以竞赛的形式上演,同时从各部落中抽签选出评委,由公民对戏剧进行评判并选出获奖者。这说明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的巩固具有制度化措施B.注重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
C.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统一D.城邦集体的文化活动繁荣
5 . 公元491年,孝文帝决定重修庙号。他指出:率领拓跋鲜卑迈入中原的道武帝拓跋珪才是北魏政权真正意义上的创立者,其成就远非草原时代的首领拓跋耶律所能及,故以太祖作为拓跋珪的庙号。孝文帝此举旨在(     
A.削弱传统政治势力B.促成胡汉民族和解
C.推行中原文化制度D.确立儒家正统观念
6 . 有学者认为,军机处的“生命力恰恰就在于皇帝对秘密政治的深刻认识和迫切需要从康熙朝到乾隆朝,以奏折、廷寄为核心的秘密政治有了很大发展,其间的关键,正是雍正朝军机处的成立”。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A.加强了君主集权体制B.是康乾盛世形成的基础
C.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D.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7 . 1930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大纲草案》明确指出,“实现代表广大民众真正的民权主义”乃是苏维埃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劳动群众自己的政权”。该草案的颁布(     
A.标志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B.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贯彻
C.体现出对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视D.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
8 .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创建人民政权作了长期探索,以下探索内容出现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②边区政府、“三三制”原则
③解放区人民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④解放区军政委员会、劳动法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9 . 魏晋时期,士人的品状评定之后,如有错误,或者时间久了,士人的思想言行有了变化,经查明确切,即予更改,称“清定”,一般三年普查“清定”一次。“清定”制度的实施(     
A.保障了考试选才的公平性B.加强了对官员行为的监察
C.使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D.有助于巩固九品中正制度
10 . 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选举登记的选民40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左右。就是这很少代表民意的选举,还存在种种舞弊行为,虚报选民、冒名投票、金钱收买和武力胁迫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封建残余思想浓厚B.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
C.民主政治基础薄弱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