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西方饮食文化主要受到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注重饮食的品质和味道;例如,古希腊人在宴会上会用酒杯敬酒,而古罗马人则有“宴会三部曲”,即前菜、主菜和甜点。 中世纪的欧洲时期,人们的饮食更加简朴,主要以粗粮、豆类和蔬菜为主。 同时,也有肉类和奶制品的食用,而这种饮食方式更多的是特权阶层。

——摘自[德]希施·费尔德《欧洲饮食文化史:从石器时代至今的营养史》

材料二   从16世纪开始,西方饮食文化经历了巨大变革,新大陆的食物和调味品被引入到欧洲,这些新的食材和调味品,丰富了当时的饮食文化。例如:番茄、马铃薯、玉米和辣椒等食材的引入,使得意大利面、炸薯条、玉米饼等成为西方饮食文化中的代表性食品。19世纪以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和方便食品的兴起,使得人们更加注重速度和便利性,汉堡、热狗、披萨等成为最早的快餐产品,风靡一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快餐店的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链。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跨国快餐巨头迅速崛起,进一步推动了快餐的传播和普及。

——摘编自[美]阿莫斯图《食物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饮食文化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概述16世纪以后欧洲饮食文化出现的巨大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 . 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鸟足神像,这件文物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这一文物印证了(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具备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D.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
3 . 有同学在历史研究时发现了与汉代相关的图片(部分)。该图可用来说明(     

A.两汉对西南夷的控制B.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
C.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D.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4 . 图1、图2所示分别为河姆渡陶器上的“猪”形象和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璧上的“猪”拓印。这些“猪”形象可用于研究(     

                         图1                                           图2
A.渔猎采集在经济中的地位B.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
C.民众肉食来源的变迁历程D.生活用具材质的更新换代
2024-04-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4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81年,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改编的国产动画片《九色鹿》正式上映,动画生动再现了恒河弄蛇人的传说以及波斯商人戈壁遇险获救等故事。图1、图2所示分别为壁画《鹿王本生》(局部)和《九色鹿》(剧照)。这部动画片的公映最能说明(     

                  图1                                               图2
A.敦煌壁画见证商路兴衰B.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C.现代科技助推文化传播D.文化产业提升商路价值
2024-04-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4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图1、图2所示分别反映了近代以来德国城市人口占比变化和大城市(人口10-50万,区别于人口50万以上特大城市和1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数量变化(部分年份)。材料可用于探究近现代德国(     

A.工业化进程的特点B.基层治理的新变化
C.城乡生育率的差异D.政治统一的进步性
7 . 【龙图像的演进】

材料一   龙图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经过了以下演进历程(如下表)

时期特征代表图像

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继承了前代龙所具备的沟通天地、影响云雨河泽的身份,形成了自由、生动的艺术风格。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龙图像含义多以阴阳交合为主旨。

秦汉
秦汉时代是龙图像盛行、普及的时代。这一时期,龙图像有着气吞山河的大度。龙或作为沟通天、人、地三界的媒介,或作为神仙及墓主灵魂的坐骑,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

魏晋

———

隋唐

隋唐时期龙图像具有丰满富丽、强劲健壮的特点,形成了中国传统龙图像的完美形象。同时,也开始出现了限制使用龙图像的趋势,以维护帝王对龙的独享。

五代

宋元时期龙与帝王渐渐合为一体,大量供皇室、贵胄们使用的器物上都装饰有严峻威猛的龙形;元代艺术家对龙图像的改进与设计,迎合了当时社会上淡化龙的宗教含义、强烈追求其审美情趣的需要。

明清

明清两代是龙图像发展的成熟期,龙成为最高统治威仪的象征,代表着权力与地位,对龙的使用限制更加严厉。

——整理自汪田明《中国龙的图像研究》等

材料二   清末龙图像平民化越来越明显,龙的贵贱等级意义渐失,越来越浓厚的吉祥意蕴长存,更多地体现出生活化的气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有“龙凤呈祥”“趋吉避凶”“飞黄腾达”之意。1866年清政府首次派出以斌椿为首的考察团游历欧洲,考察团的小轮上悬挂有黄龙旗,并将其作为清国的标识。1888930日,清政府编写《北洋海军章程》,首次在清国正式文件中将黄龙旗称作“国旗”。此后,长方形的黄龙旗代替以前的三角龙旗,在全国、各驻外使馆和华侨中作为清朝“国旗”悬挂。这一时期,黄龙旗在民间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民间悬挂“国旗”的意义逐渐突破以往彰显皇家权威的政治性节日的范围。

——摘编自周游《黄龙旗与现代国家想象:晚清的“国旗”、象征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从先秦至宋元时期影响龙图像演进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龙图像在清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宋代岭南人口密度与主要越岭道路图。据此可知,宋代岭南地区(     


A.社会经济发展迅速B.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C.族群认同意识强化D.与内地联系日益紧密
2024-02-23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图所示为唐代某时期国子监学生人数及来源。这反映了该时期的教育(       
A.存在着等级性B.实行官方垄断
C.体现了公平性D.重视学科融合
10 . 工业革命的背后是大多数农民变得一无所有,他们成了城市里的流浪者。庄园主们为了赚钱,加大了圈地力度,强行收回了一些雇农的土地,并把他们赶到了城市里(如右图《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主要是因为(     

                                                                                                                                                                                                                                                   

A.羊毛需求量增加B.劳动力需求增加
C.粮食需求量增加D.城市化发展要求
2024-04-13更新 | 18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抚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