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42 道试题
1 . 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       
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
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
2023-07-17更新 | 4538次组卷 | 4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
2023-01-10更新 | 4597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2021-06-13更新 | 14669次组卷 | 14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各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2023-01-10更新 | 4392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开启了希腊化时代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2023-07-17更新 | 4218次组卷 | 4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组织元首顾问议事会,成员包括执政官、行政长官等官员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维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议题,事先都经过这个议事会讨论。这一机构的设立(     
A.推动了民主进程B.颠覆了寡头统治
C.削弱了元首权力D.保留了共和因素
2023-06-21更新 | 4622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

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
2023-06-14更新 | 4126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菁华校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023-01-10更新 | 4325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     
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
2023-08-28更新 | 3896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A.农耕技术的推广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
2022-06-22更新 | 8340次组卷 | 75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