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8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64—1967年,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关于关税壁垒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谈判。最终,谈判以双方工业品关税平均下降35%左右的结果落下帷幕,同时对美国降低非关税壁垒作出了相关规定。这反映出(       
A.美国霸权地位不断衰落B.欧共体实力得到增强
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7日内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2 . 二战后,西方国家开始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做法,建立广泛的福利制度,实行免费基础教育、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兴建廉租房等。西方国家此举(     
A.体现了政府职能的扩张B.平衡了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
C.避免了工人运动的发生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7日内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一战后德国保守主义宣称德国要求停战时,德国军队本身仍然完好无损,而因为国内左派势力和敌人的勾结,使得国内民众出现罢工、破坏生产等情绪和行动,从而出现了关于德国战败原因的“刀刺在背传说”(如下图)。这揭示了(     

A.西方世界精神危机凸显B.舆论宣传左右战争形势
C.战后国际秩序暗含危机D.德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7日内更新 | 15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押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末,印度国大党公开寻求在帝国范围内的印度自治。1909年英印殖民当局颁布有限特许状,允许富裕的印度人参与选举地方立法会代表。1916年国大党与全印穆斯林联盟结盟,后者是代表占印度人口25%的穆斯林社会团体中最大的一个。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印度(     
A.反对英印殖民当局的社会改革B.试图摆脱英印殖民当局的统治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成效突出D.促使英印帝国统治秩序的崩溃
7日内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871年,美国海军袭击了朝鲜半岛西侧的江华岛,并摧毁了当地的要塞。1898年,美国吞并夏威夷王国并宣称:“我们需要夏威夷就像我们需要加利福尼亚一样,而且更加需要。”这些行为(     
A.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B.标志着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C.致力于扩大倾销商品的市场D.表明美国拥有亚太地区霸权
6 . 1934年,卡德纳斯就任墨西哥总统后,在六年内颁布了一系列暴风骤雨式的措施,如允许共产党和工会公开活动;征收外国公司和大庄园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实行农民免费医疗政策。这体现出卡德纳斯的改革(     
A.模仿苏联模式B.既全面又彻底C.效果非常显著D.具有激进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0年,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冈比亚、黄金海岸等地的4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强烈要求英国让非洲人参加殖民地管理,改革宪制,实行平等教育,修改英属西非地区的宪法,使人民可以自己选举他们在各殖民地的立法会议代表。这反映出(     
A.英国的殖民统治难以为继B.十月革命精神在非洲传播
C.西非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D.西非的民族解放力量薄弱
7日内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香港回归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原有640多个条例、1160多个附属立法进行了审查,决定不采用为特区法律的原有条例和附属立法只有14个,因部分条款抵触基本法而不采用其部分条款的香港原有条例和附属立法只有10个。这体现了(       
A.“一国两制”的原则性和包容性B.香港高度自治权得到扩大
C.国家塑造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D.香港原有法律体系的完善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在台湾府治(今台南市)筹办了台湾的第一所书院——西定坊书院,并规定“不许别创书院”。次年,随着台湾府正式设立,“不许别创书院”的禁令逐渐放宽,台湾的书院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仅在康熙年间便有12所。由此可以推知(     
A.书院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B.文教兴盛益于政治稳定
C.儒学传统在台湾根基深厚D.清朝文化政策走向封闭
7日内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雕版图书之传播迅速,宋人笔记或言“即日传播”,或云“家至户到”,或曰“不日传都下”,或谓“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媲美置邮与传驿。若是写本,无论躬自抄录,或请人假手,都旷日废时,缓不济急,图书传播之速度与广度均嫌迟缓与狭隘,远不如印本图书传播所造成的效应。印本图书流行,购求容易,学者易得书籍,士大夫不劳力而家有旧典。南宋时,刻本书已超过写本书,知识传播更加便利,对读书穷理、创作评论生发许多影响。李约瑟强调,“印刷术的普遍应用,被认为是宋代经典研究的复兴,及改变学术和著述风尚的一种原因”。当时出现了一些雕版印刷重镇、知名刻书中心;刻书既丰富多元,藏书家亦随之兴起。

——摘编自张高评《宋代雕版印刷与传媒效应》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阐明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7日内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押题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