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王朝建立伊始,对于如何治理南方少数民族,朝廷有不同意见。朱元璋认为“溪峒蛮僚杂处,其人不知礼义,顺之则服,逆之则变,未可轻动”。这种“顺而治之”的原则,成了朱元璋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土司制度的指导思想。土司一经任命,朝廷即赐予诰敕、印章及冠带等信物,作为朝廷命官的凭证。明代允许土司世代相袭,但为了有效地对土司进行控制,明王朝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比元代更为严密的承袭法,如凡土官承袭,必须赴京受命,以示朝廷威柄;土官袭职后,先要学习礼仪三个月,然后方准“回任管事”。

——摘编自许力坤《明代土司制度述略》

材料二   明至清初,朝廷以“土司无用流官之例”,不许土司参加科举考试。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大量土司被废除,土司制度日趋衰落。保留下来的土司,其权力受到严格限制,此外,土司制度下,土司、土目、土舍、土民阶层固化,土司社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在此背景下,土司请求参加科举考试。雍正十三年,土司获准参加科举少数民族首领的土司参加科举考试,推动了科举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对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郗玉松《土司参加科举与科举制度对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土司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土司参加科举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70年代,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出版《瘟疫与人》,他认为瘟疫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1348——1349 年,欧洲历史上最有毁灭性的瘟疫出现,后被称为黑死病,造成2500 万人死亡。天主教会传统的信条和仪式在瘟疫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许多人不得不思考如何在非常的环境中拯救自己,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在躲避黑死病中写成的。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瘟疫的助阵。魏晋时期,瘟疫频仍。明末大疫,对国运日蹇的明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节日习俗,如端午节洒雄黄之酒、熏苍术之烟等行为,明显具有消毒、防疫的目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全球性霍乱流行,进一步促成近代公共卫生机制在欧洲建立,特别是在英国,直接推动城市下水道的建设。宣统年间,东北鼠疫大流行,为中国在防疫上展开国际间合作和推进近代卫生防疫制度建设提供契机。当然,更为直接和明显的,还是瘟疫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摘编自《瘟疫与人类文明进程的搏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克尼尔提出的瘟疫“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这一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今人类社会在面对疫病暴发时的合理性举措。
2024-04-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日本正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急需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以促进自身社会的发展。木宫泰彦先生说:日本古代人民的生活,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因中国文化的输入而丰富起来。于是使一些向往中国文化的先进者,更加热切希望前往当时堪称东方文化渊源的中国,直接吸收优秀的文化。因此遣隋使出现了,并派遣留学生直接学习中国文化。到了唐朝,遣唐使接二连三地来华,人数最多的一次达五六百人。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二:中国文化能够在欧洲闻名,得益于传教士在中西方文明间的往来。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上半叶,传教士先后将《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小学》等译成西文,对中国儒学有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介绍。一时间,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纷纷拜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并在其中找寻他们所需要的精神源泉。之后的民主”“理性”“平等”“人权”“无神论等理念的提出都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姚婷婷《浅析儒家思想对欧洲启蒙思想家宗教观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的日本借鉴中国文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借鉴中国文化的特点。
(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得出哪些认识?
2024-04-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将项羽载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班固将项羽载入《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在《史记》中,司马迁除了介绍项羽生平(“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以及转述项羽的言论之外,均对项羽以“字”相称,或者称其为“项王”。在《汉书》中,班固对项羽以“名”相称,很少称其为“项王”。在《史记》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霸王”,而在《汉书》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伯王”。关于项羽身死之后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在《汉书》中,班固没有如司马迁那样详细介绍汉军占领鲁地的过程,在写完项羽乌江自刎一段之后,班固仅用一句话交代了项羽的后事——“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

——摘编自张春巍《项羽生平记述差异分析—基于〈史记〉和〈汉书〉的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史记》和《汉书》记述项羽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史记》和《汉书》对项羽记述的因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21875年,大约20万中国人移民到了加利福尼亚。一些人,如陈兴发,买了船票,在淘金热中发了财;然而大多数人作为契约劳工从事种植业或者参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筑,还有5万中国移民去加拿大淘金,或去加拿大修筑太平洋铁路。日本和中国的移民来到秘鲁,或在沿海的棉花种植园中工作,或开采海鸟粪生产肥料,或修筑铁路……移民为美国社会带来了新鲜血液,他们的音乐、舞蹈、节日、运动和语言,丰富西半球的文化多样性。拖家带口的移民通常集中在特定地区。然而美国本土的白人公民对于如此多的新移民开始感到不堪重负。对外国人的厌嫌常常使本土白人对如潮水般涌入工业城市的移民产生敌意:1882年美国政府明令禁止中国移民进入美国,1907年禁止日本移民进入美国。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台湾已不再是闽粤人口外迁的主要方向”,而海外移民则成为沿海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粤东生齿过繁,久有人满之患。三十年以来,谋生海外者,其数既逾百万。其始多不肖奸民,脱逃转徙,以外国糊口较易,稍稍艰衣缩食,便能捆载而归;后遂有正经商人,携本觅利者”。五口通商后,尤其是在太平天国战争爆发以后,闽粤地区向海外迁徙人口剧增,如福建“漳泉两府,地稀人稠,居民贫困者多无以为谋生之术,幸海禁大开,于是相率出洋谋食者近至四百万人之多,皆散见于南洋各埠,几于无处不有华人足迹,极一是时之盛已”。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为排斥亚洲移民而采取的措施以及亚洲移民浪潮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海外移民不断增加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天,列宁亲自起草《土地法令草案》,并领导全俄工兵代表苏 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该法令文本中还附有一份以242份地方农民委托 书为基础而拟定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该委托书提出, 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土地应当平均使用”。

——摘编自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材料二   1927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通过了加快农 业集体化的决议,确定了农民自愿参加集体化的原则。1937年年底.93%的农户已经加入 集体农庄,集体化的耕地面积达99.1%。随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制造厂和哈尔科夫拖拉机 制造厂等先后投产,到1937年,36万6千多台拖拉机被农民们迎入集体农庄。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谷物收割与播种的43%和56%、秋耕的71%、翻种的83%均是以祝械化完成的。1928—1937年,苏联商品粮占粮食总产量比例成倍增加。然而,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左”倾冒进倾向和消灭富农运动,侵害了农民的利益。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历史》(纪录片文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俄《土地法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并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巴西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垄断资源,不断地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在越南,19241929年,法国私人投资达40亿法郎。1919年美国在拉美的总投资为24亿美元,1929年增加到37亿美元。亚非拉的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逐渐兴起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罗马帝国处于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它们使丝绸之路东西贯通成为可能。然而,限于古代的交通条件和人们对彼此认知的匮乏,鲜见双方的直接交往。但这并不能否定双方直接或间接进行商品交换的可能,双方的商人或使节也都曾有直接到达对方国家的尝试,即使这些尝试都没有使双方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从陆路上看,中国的丝绸等商品通过贵霜和帕提亚等国家的中介,传送至罗马帝国境内;从海路上看,罗马帝国与印度的海上直航、中国与印度的海上交往,奠定了以印度为中转地,中国与罗马为东西两端的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形成的基础。

——摘编自杨巨平《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丝路贸易在罗马帝国早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降,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末世。经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在接踵而至的战争和外交危机下,封建落后的中国逐渐成为西方列强嘲笑的对象,代之而起的是屡次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弱国形象……由于时代主题的变化。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总体目标更加迫切、仁人志士的救亡运动充分构建了近代中国的正面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优秀品质。总体上而言,近代中国国家形象在正反两面因素交织下呈现的主要还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形象,处于国家形象的“沉沦”时期。

——摘编自江轶《论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构建》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 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40多年来, 中国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的生机活力,呈现出一种“强起来”的国家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愈来愈高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蒋积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国家形象的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新中国国家形象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几种认识。

观点一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又会有具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而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特征和具体文明形态也具有差异性,由此呈现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状况。
观点二地域性的文明可以在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养分中不断丰富与更新自身。
观点三回眸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可以发现诸多文化并不是封闭、孤立地各自发展,而是在交流碰撞中推动人类文明演进。

——摘编自刘先春、张艳霞《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依据、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或多个观点,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