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1 道试题
1 . 【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   有学者总结“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时,提出了以下观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通过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其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不仅对于东亚邻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发生过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发源地的欧洲的兴起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积极地与域外世界进行交流,吸收域外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使自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得到更快的发展,并创造出自己的文明辉煌。

——摘编自陈尚胜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结合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对当时(国民革命兴起阶段)的国共两党来说,“合则两利”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谁在这中间得到的更多,发展得更快,大约只能是国民党而不是年轻的共产党。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其决定的因素是客观的力量对比。

材料二   1944年豫湘桂大溃退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大后方人心发生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在全国抗战中,国民党表面上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众信任的程度,却一步步衰落下去;共产党的力量却从小到大迅速地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24—1944年这20年间,国共两党力量的强弱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材料中任意提炼一条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不管是旧式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的戊戌变法和革命派主导的辛亥革命,有的是采取和平改良方式,有的是采取武装暴动方式,但基本是冲着清王朝和帝国主义而去。除了那些直接针对反帝的政治斗争外,中国近代绝大多数政治参与活动或多或少借鉴或直接学习了西方一些国家的政治参与方式,如广泛的政治宣传发动,深入地进行政治结社,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一段时间内,更是掀起了全盘学习西方政治的高潮,国会选举、组建政党、责任内阁等。随着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和工业化,新生的工人阶级成长起来,而且很快就以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终于在经济基础和阶级队伍上有了质的变化,这也就注定了中国近代政治参与的前途不再是维护封建统治或者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要实现中国社会质的变革。

——摘编自徐军《中国近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在西方,政党把包括议员选举、总统选举、执法者的选举等作为党活动的重要内容。如美国两党在国会两院中分别设有竞选委员会,主要负责为该院本党议员竞选连任或非在职的候选人募集资金、提供帮助。英国的选举以地方议会的选区或投票区为单位。选举政府官员是选民通过投票的方式直接选出政府公职人员,包括选举总统、政府首脑、州长、主要行政部门负责人等。无论是大选、中期选举,还是地方选举,都是选民对政党、政府及其官员表现的一次全面检验和评判。若现任政党、政府或官员在任期内政绩平平、政策失误,不能为选民谋求福利,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就会遭到选民抛弃。民众的政治参与仅仅体现在投票和选举上,以选举的统计为体现的选民偏好的聚合在决定了候选人之后,大众的参与基本被排斥在决策过程之外,真正有能力进行政治角逐的,是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

——摘编自齐春雷《西方政党制度下的政治参与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国民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方政党制度下的政治参与。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未被国际正式承认,参与国际事务受限,直到加入《非战公约》,才发展了国际公约关系。在其统治前十年,共批准公约45个。1927年,第十届国际劳工大会期间,中方就有关公约提出意见,主张外国人在华设立工厂应接受华人的检查和监督,中国籍海员在国际海轮上工作时间改为8小时制等。南京国民政府在加入国际公约时,往往会要求附带一些保留条件,如批准加入《国籍法公约》时对第四条关于兵役议定书提出保留;批准《白银协定》时,为免银价提高给中国造成消极影响而提出保留条款。1934年,针对《工业工人每周应有一日休息之公约》《农业工人集会结社权之公约》等公约,立法院讨论后指出按照“国情”,其中两个公约暂从缓议,其余决议批准。

——摘编自刘利民《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总体考察》

(1)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西方社会开始复兴,新兴城市零星出现并逐渐发展,而原本发挥巨大宗教教育作用的修道院“更加重忏悔、祈祷和隐居生活”,“对教学工作的兴趣降低了”。以行会方式组织学术生活的中世纪大学,其教学人员的教学,研究等学术传播、学术创新功能逐渐得到了教会、国家以及市场不同程度的认可,大学变成了牧师、律师、医生、政府官员等多种专业的教育、训练场所。

材料二   随着学者社群的专业标准和学术活动的内在逻辑日益成熟,教会和政府对大学的调控和压制虽然一直存在,但信任和尊重却也与日俱增。大学组织以及其中的学者社群也正是利用这个契机,努力争取并大大获得了诸多学术权利,甚至还获得了不少的社会特权。大学参与社会生活的力度、大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力不断增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伟《西方大学教师专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晚期大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世纪晚期大学发展的特点。
2024-05-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江苏跨江临海,地处东南,与日本列岛、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吴地人民有航海、贩海的传统,自春秋吴国遗民东渡日本,吴越地区的造船业“在整个太平洋地区居领先地位”。秦汉以来,江苏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在六朝期间成为政治和经济中心,北人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与江淮及江南地区的吴楚等文化相互融合。历史上江苏先民对日本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有学者指出:“诸如稻谷、干栏式建筑、玉、漆器等物的发现,均证明吴越农耕文化东传日本的事实。”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药书、佛经移居日本,促使日本兴起“吴门医派”,对日本佛教文化影响最大的当属鉴真一行。清代东渡日本的吴兴画家伊孚九和沈南苹,对日本画坛产生了很大影响。东渡吴人“凭借技术和文化上的优势,逐步争得政治地位和接近权力中枢,对日本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邵政达《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古代江苏海外移民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江苏海外移民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江苏海外移民文化输出的历史影响。
2024-05-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西班牙的冒险家们侵占土地和发现金银矿山后,王室就宣布都应归其所有。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发现金刚石矿后,就把它归为国王所有。葡萄牙人早已在西非捕捉和贩卖黑奴而臭名昭著,而西班牙人也不甘落后,积极地扮演这种角色。印度人在谈到葡萄牙侵略者时说:“幸而葡萄牙人同狮虎一样少,否则他们会消灭整个人类。”葡萄牙从欧洲运来能大量生产的工业品高价卖给当地居民,然后强制用低价购买当地的贵重物品运回欧洲,从中获得数倍至数十倍的高额利润。西班牙则在本土和殖民地建立一整套机构,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还设立天主教会加强对殖民地人民的精神奴役;他们建立大地产和种植园或开办矿山,强制印第安人和黑人耕种土地和开采矿石,对他们进行残酷的剥削。

——摘编自今日头条《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统治政策及其殖民掠夺》

材料二   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英国把印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送到英国受教育,再送回印度服务,这些知识分子同资产阶级基本上都醒悟了,要求参政议政。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表明印度反英斗争进入新高潮,标志着印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埃及青年军官阿拉比领导军民保卫亚历山大港、开罗,后遭失败。18811893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杀英殖民头子戈登,起义失败后苏丹沦为英殖民地。20世纪初,章太炎联合亚洲部分国家,成立“亚洲和亲会”,其中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摘编自王庆民《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民族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民族反殖民斗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革命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但此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强大。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去团结一切同盟军,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就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大的影响,更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革命对象,在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灭我中华毁我民族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阶段。除极少数亲日派、大汉奸外,从农民到地主,以工人阶级到英美派的买办资产阶级,从共产党到国民党,无不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国民党拥有全国性政权及数百万军队,共产党过去曾有过三十万军队及数百万人的政权,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尤其是经过艰难困苦的长征,力量已大大削弱。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力量又不平衡,决定了统一战线在对外进行民族斗争的同时,内部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尖锐的阶级斗争。

——摘编自袁永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当时“革命力量薄弱”问题的,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2024-05-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法国和英国,公路网在18世纪末开始建设。最先,法国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不久,领先地位转到英国。大约从1820年起,英格兰已经有了将近21000英里的税道。在欧洲大陆国家,法国和荷兰王国建成了公路网。美国从18世纪中期拥有了稀疏的但质量较好的公路网。第一条公路是作为通到河边的支线而修建的,一些主要的州修建了收税公路。19世纪前30年中,美国公路主要从事客运服务以及包裹甚至是制成品的运输,控制了河流运输以外的其他交通运输业务。

——摘编自【英】波斯坦、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第8卷)》

材料二   世界上最早修建高速公路的是德国,1928-1932年建成了从科隆至波恩的第一条高速公路,1959年—1970年制定了三个四年建设计划,开始了公路的大发展。美国于1937年建成了加州高速公路。国会于1956年通过了立法,开始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网,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后,中国高速公路取得了突出成就,198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90年代,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从1992年的652公里增加到2003年的近3万公里。

——摘编自汤春霞《国外高速公路现状和发展趋势》199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道路建设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现代世界公路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3-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是欧洲从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时期。资本主义使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却给无产者带来灾难。当时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对无产者深表同情,尖锐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追求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于是空想社会主义在16世纪初应运而生。……至十八、十九世纪,经过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劳苦大众的残酷剥削,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和法国出现了形态更完备的空想社会主义。

——摘编自闫志民《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   欧洲工人运动的大规模兴起应该是在19世纪中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就是近代西方工人运动兴起的标志。欧洲工人阶级这些斗争实践,展示了工业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斗争精神。但是,这三次运动都被政府镇压下去,欧洲工人运动迫切需要解决斗争的手段、目标等问题,这迫切需要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的学说,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西欧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的。

——摘编自高海林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2024-03-02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