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选官以法律形式规定:“凡为吏之道,必清洁正直”;汉代察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科即为“孝廉科”;自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中也有“孝悌廉让”一科,录用的官吏讲求“清廉守节”。从秦到清,历代政府在考核官吏时都会把清廉与否作为考核原则之一,清廉者重赐嘉奖,贪赃枉法者则严惩不贷。历代还推行御史制度,对中央和各级官吏实施监督,弹劾国家机关中官吏违犯朝廷纲纪法度的行为。历朝历代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惩罚贪官污吏,其中明代最严重的刑罚——剥皮实草就是用来对付贪官的。同时,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非常重视官吏的待遇,认为优厚的俸禄可以使官吏廉洁奉公。

——摘编自韩兆坤《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四条“改革政治机构”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 同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条例草案,厉行廉洁政治、建立廉洁政府,严惩贪污腐化。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开宗明义提出“厉行廉洁政治”“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全民族抗战时期廉政、守纪的楷模与典范。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1950年开始,党中央开展整风运动、三反和五反运动、整党运动等,刘青山、张子善两位高级领导干部,因严重贪污等被公审处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百年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廉政建设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党风建设的作用,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廉政建设的认识。
2024-05-0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杭州的水系比较发达,连通钱塘江和太湖两大水系,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境内水网密集,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除平原之外,杭州还有一定面积的山地,极为适合竹木、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长。靖康之变,北方国土沦陷,杭州成为南宋都城,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富饶而繁华的城市经济为杭州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裕的资源,每年前往杭州朝贡的外国使团络绎不绝。杭州的瓷器、茶叶、书籍、药材等畅销海外,国外进入杭州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珠宝、象牙等。

——摘编自邱靖《两宋时期杭州的海外贸易》

材料二   1517年,葡萄牙占据广州屯门(今香港屯门区),构筑炮台城濠。1521年,明朝海军进攻屯门,葡军不敌,大部被歼,余者逃回马六甲。16世纪30年代以后,广东已部分开放海禁,葡人重返广东沿海活动,“完全抛弃了任何武力对抗,转而在中国采取贿赂与讨好的政策”,于1554年以后获准租借澳门,进入澳门贸易,1578年以后,葡萄牙商人从明朝政府方面获准特许,每年春、夏两季到广州参加互市。这种直接对华贸易权是西班牙、荷兰及后来的英国人长期梦寐以求而最终仍不能得到的。葡萄牙人主导了远东的丝绸贸易,日本及部分欧洲市场所需的大量丝绸主要由葡萄牙人从澳门转贩。据估计,葡人的远东贸易利润为300%。

——摘编自庄国土《略论早期中国与葡萄牙关系的特点(1513—1643)》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杭州海外贸易发达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后期葡萄牙能够主导中西方丝绸贸易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4-05-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后,无论是商业性农业还是民营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商品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出现了全国商品大流通,特别是东南沿海各省商品经济更为活跃。江南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商人集团,如徽州商人集团、江苏洞庭商人集团等。可是,当时国内投资领域狭窄,庞大的资本无法找到出路,必然要流向海上,发展私人海上贸易。中国海上贸易出现了转型期,即从传统的官方朝贡贸易逐渐演变为新型的私人海上贸易。

——摘编自林仁川《论十七世纪中国与南洋各国海上贸易的演变》

材料二   17世纪初全球贸易的中心应该是在中国,而不是欧洲。当时东来的欧洲商人,诸如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在东亚海域贸易中的地位都只是从属于中国商人。他们在无法取得与中国直接贸易的情况下,利用在中国商人经常去的地方建立基地,把中国商人载运到那里的货物再转运到世界各地以赢利。贡德·弗兰克评论道:“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美洲白银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作为中央之国的中国,不仅是东亚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据支配地位。”

——摘编自李金明《17世纪初全球贸易在东亚海域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初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初全球贸易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是欧洲从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时期。资本主义使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却给无产者带来灾难。当时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对无产者深表同情,尖锐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追求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于是空想社会主义在16世纪初应运而生。……至十八、十九世纪,经过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劳苦大众的残酷剥削,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和法国出现了形态更完备的空想社会主义。

——摘编自闫志民《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   欧洲工人运动的大规模兴起应该是在19世纪中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就是近代西方工人运动兴起的标志。欧洲工人阶级这些斗争实践,展示了工业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斗争精神。但是,这三次运动都被政府镇压下去,欧洲工人运动迫切需要解决斗争的手段、目标等问题,这迫切需要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的学说,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西欧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的。

——摘编自高海林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2024-03-02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全国各地婚姻习俗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少地方政府也设法干预旧式婚俗,号召青年参加由政府主办的集体婚礼,结婚要向政府申请取得“婚姻注册许可证”作为合法婚姻的依据,同时双方还要取得健康检查证明书。城市青年的婚姻开始大胆突破以往的包办婚姻,向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方式转变,不少婚礼在礼堂举行,出现了主婚人、证婚人,尤其是给新婚夫妇颁发结婚证书,使婚姻向手续完备的合法婚姻方向发展。当时城市中的新婚夫妇多有自己的工作,为此他们大多接受简化婚礼,认同婚礼时间和程序的压缩。但当时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仍有沿用传统婚姻习俗的,如三书六礼等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摘编自广东省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广东近代不同时期的婚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婚姻习俗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婚姻习俗变化的原因。
2024-02-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河南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武汉地区繁荣昌盛,既因为水陆交通枢纽的位置成为“九省通衢”,又因经济发达得以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聚”。晚清以来,武汉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城市之一,并建立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等一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企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近代武汉铁路网的形成,带动了武汉近代化的发展。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拉开了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序幕。

杜伊斯堡位于西欧第一大河、德国的摇篮莱茵河畔,是位于德国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被称为德国的钢铁心脏。19世纪上半叶,随着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杜伊斯堡也成为著名的煤矿和钢铁生产基地,对德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武汉与杜伊斯堡于1982年建立友好关系,这也是中德两国结成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今天,杜伊斯堡是80%从中国驶来列车在欧洲经停的第一站,已有100家中国企业落户杜伊斯堡。

——摘编自《中德友好省市清单,你在哪座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武汉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武汉和杜伊斯堡在近现代发展中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汉和杜伊斯堡结为友好城市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六韬》提出,“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儒家认为,“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而“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行省制、三司厂卫、军机大臣制度等,本质上是始终围绕“国家安全”而出台的政治制度。《孙子兵法》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元史·陈天祥传》感叹道,历朝历代,因百姓富安“以致乱”,百姓困穷“以致治”,“自有天地以来,未之闻也”。中原王朝极少对城外的强大政权发动战争,此即所谓“划疆自守,不事远图”。中原王朝虽以“天下”来看待国家,但“王者不治夷狄”思想始终根深蒂固。先秦时期,在边陲之地,均设师戍守,设界立关,广设隘、津、渡。秦汉时期,西北地区玉门关、萧关、大散关、严关等,在国家战略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图被赋予了国家政体的象征意义,先后出现的《山海图》《禹贡地城图》《九域守令图》《六经图》等均与国家概念上的安全防御有关。秦代开始,贫苦之民被迁至边疆“移民实边”。西汉赵充国率领汉军在先零等地屯田。

材料二   清末民众视野中,国家安全的范围已经不仅仅指内地的安全,而且是包括蒙古、西藏、新疆等在内的国土“整体安全”。1894年,郑观应在《易言》基础上,以“富强救国”为主题,写成了体系完整、思想成熟的《盛世危言》提出了近现代“国家安全观”以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方案。在梁启超看来,中国古代国家是皇帝的私有财产,皇杈的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在一个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国要存在下去,必须形成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他最关心的不是“开明专制”,而是“国家理性”。他看重“开明专制”,把其看作解决“中国国家安全生存问题的一个理想和有效的方法”。梁启超认为,国家安全与否,并非富国强兵而获得物质财富和先进技术,而在于“新民”,“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特征和维护国家安全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进步人士国家安全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2-27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曾经在18591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说过:“自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以后,我同他不断通信交换意见,他从另一条道路(参看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当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摘编自吴苑华、吴妍林《被祛除误读而走向澄明的恩格斯——论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身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上马恩走的两条道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贡献。
2024-03-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二十二年夏六月,丞相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冬,有星孛于东北。是岁大疫。”“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操面对这样严重的灾情,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颁布了赈灾令,作了以下规定:“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无夫子,若年十二已下无父母兄弟及目无所见,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无妻子父兄产业者,廪食终身。幼者至十二止,贫穷不能自赡者,随口给贷。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复不事,家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等

材料二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调查,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感染者1200余万人,病牛约120万头,钉螺分布面积达148亿m²。血吸虫病的肆虐给流行区广大群众带来深重苦难,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二首·送瘟神》诗词中所描述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情景,真实反映了当时血吸虫病的严重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遵循“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的原则,经过70余年的积极防控,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摘编自操治国《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进展、挑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应对疫情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4-05-0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元明天皇即位后,仿照唐都长安在奈良建造平城京,并于和铜三年(710年)迁都至此,日本进入奈良时代,走上急速封建化的道路。当时上自统治集团内部,甚至是天皇年号,下至黎民百姓的衣冠服饰,民间风俗习惯,无一不模仿、学习唐风。汉学成为皇族以及王公、大臣的必备修养,被认为是官方正学,日本经过学习、改良骤然成为东亚仅次于唐王朝的文明国之一。

——摘编自林范武《从唐风文化的影响看奈良时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唐风文化”指的是日本杂良时代受到中国影响形成的文化,其对于奈良文化的影响涉及各个领域,如宗教、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至平安前期,“唐风文化”仍然盛行,表现在桓武天皇时期高僧最澄、空海将中国佛教——天台宗、密教传入日本,后形成日本佛教。可以说平安时代前期,“唐风文化”仍活跃于日本社会。所以,在一些正式的公共场合,人们还是会挂中国画,诗宴吟咏的还是汉诗。

——摘编自林幼仙《浅谈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与“唐风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奈良时代“唐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奈良时代“唐风文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