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572年,三艘满载精美商品的中国帆船出现在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商品中最受欧洲青睐的丝绸、瓷器被西班牙商人抢售一空。作为“回报”,中国商人则带走了能带走的每一枚西班牙银元,这就是后来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该贸易路线(     
A.造成印度洋贸易衰落B.加速西班牙社会转型
C.开启全球性物种交换D.推动太平洋贸易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是欧洲从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时期。资本主义使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却给无产者带来灾难。当时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对无产者深表同情,尖锐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追求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于是空想社会主义在16世纪初应运而生。……至十八、十九世纪,经过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劳苦大众的残酷剥削,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和法国出现了形态更完备的空想社会主义。

——摘编自闫志民《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   欧洲工人运动的大规模兴起应该是在19世纪中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就是近代西方工人运动兴起的标志。欧洲工人阶级这些斗争实践,展示了工业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斗争精神。但是,这三次运动都被政府镇压下去,欧洲工人运动迫切需要解决斗争的手段、目标等问题,这迫切需要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的学说,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西欧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的。

——摘编自高海林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2024-03-02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普素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西方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于1842年指出:“一个15世纪的优秀的佛罗伦萨人真诚地相信并认为:他正在复制古人的作品,事实上,他正在创造一些崭新和无限美丽的东西。”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佛罗伦萨人(     
A.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D.猛烈批判封建专制王权
2024-03-02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普素班)试题
4 . 亚里士多德在谈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说:“他首先把所有人分配到十个部落,取代四个部落,他又让所有同一德摩斯(雅典基层行政单位)的居民称彼此为同胞,并允许氏族、胞族以及祭司职务保持祖传的习惯。”这反映出克里斯提尼改革(     
A.兼具革新性和保守性B.维护了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C.扩大了公民参政机遇D.遭到传统贵族的一致反对
2024-02-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是1953年画家武德祖所创作的《我们会保持红旗的光荣》。这幅作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国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形态引导B.学术研究和艺术创造具有同等现实地位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丰富了艺术创作内容D.艺术创作注重对新中国意识形态的塑造
2024-02-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6 . 北宋时,南诏“专于农,无贵贱皆耕”。1004年,大理“开科取士,定制以僧道读儒书者应举”,其国书曾以“乾贞”为年号;大理商人到广西贸易,热衷于购买《史记》《汉书》《本草》《千金方》等汉籍。这反映出(     
A.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文明的一致性B.边疆地区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C.边疆形势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改革D.北宋时期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2024-02-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经济体系被认为是“基于普遍性的行为原则协调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间关系”的多边主义。彼得·卡赞斯坦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多边主义是一个双重等级安排的“地区性世界”:第一重等级安排是在美国和德国、日本之间,作为美国控制欧洲和亚洲的支点国家;第二重等级安排则是德国和日本分别同欧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之间。戴维·莱克则将这种等级关系推广到整个国际体系,认为“国际等级创造了国家间不同的功能分工和相互依赖”。约翰·伊肯伯里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多边主义总结为“有自由主义特色的政治等级秩序”。美国居于这个等级秩序的核心,七国集团(G7)是多边主义的内核,其他发达国家是中间层,发展中国家则处于最外层。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成了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也逐步上升。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趋于对等,相互融合的程度也在加深,等级化程度明显降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下半叶世界经济多边主义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世界经济多边主义转型的原因,并就如何践行“多边主义”谈谈你的看法。
2024-02-27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六韬》提出,“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儒家认为,“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而“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行省制、三司厂卫、军机大臣制度等,本质上是始终围绕“国家安全”而出台的政治制度。《孙子兵法》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元史·陈天祥传》感叹道,历朝历代,因百姓富安“以致乱”,百姓困穷“以致治”,“自有天地以来,未之闻也”。中原王朝极少对城外的强大政权发动战争,此即所谓“划疆自守,不事远图”。中原王朝虽以“天下”来看待国家,但“王者不治夷狄”思想始终根深蒂固。先秦时期,在边陲之地,均设师戍守,设界立关,广设隘、津、渡。秦汉时期,西北地区玉门关、萧关、大散关、严关等,在国家战略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图被赋予了国家政体的象征意义,先后出现的《山海图》《禹贡地城图》《九域守令图》《六经图》等均与国家概念上的安全防御有关。秦代开始,贫苦之民被迁至边疆“移民实边”。西汉赵充国率领汉军在先零等地屯田。

材料二   清末民众视野中,国家安全的范围已经不仅仅指内地的安全,而且是包括蒙古、西藏、新疆等在内的国土“整体安全”。1894年,郑观应在《易言》基础上,以“富强救国”为主题,写成了体系完整、思想成熟的《盛世危言》提出了近现代“国家安全观”以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方案。在梁启超看来,中国古代国家是皇帝的私有财产,皇杈的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在一个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国要存在下去,必须形成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他最关心的不是“开明专制”,而是“国家理性”。他看重“开明专制”,把其看作解决“中国国家安全生存问题的一个理想和有效的方法”。梁启超认为,国家安全与否,并非富国强兵而获得物质财富和先进技术,而在于“新民”,“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特征和维护国家安全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进步人士国家安全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2-27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9 . 伏尔泰指出:“我们是决不应当去作假设的;不应当说:我们从制造一些原理开始吧,用这些原理就可以力求解释一切。而应当说:我们来对事物作出精确的分析吧,然后我们可以带着很大的疑虑去看看它们是否与某些原理有关”。据此可知,伏尔泰(     
A.宣扬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B.主张自由生产和自由竞争
C.强调了思维中的理性精神D.重视天赋人权以维护公意
10 .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指出“自三代至于近世,道出于一而已”。近代以来,由“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A.西学传播渠道得以拓展B.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
C.中西文化的竟存与融通D.学习西方借助了已有的知识体系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