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调查研究】

材料一

正当中国的仁人志士苦苦追求,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救国救民的药方时,以社会调查作为研究方法的社会学传入了中国,最初在中国进行社会调查的一般是西方的学者,他们中间有传教士、有社会学的教授。他们的调查多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最底层,比如人力车夫、农村经济等。而20世起20年代,随着五四新文化的传播和留学生的陆续回国,国内一些高校开始设立社会学系,学生们在学习中接受了社会调查的方法,中国人开始了自己主持的实地调查。

——摘编自罗花《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时信》指出;几年犯错误很大的原因在于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往往根据片面的虚假的汇报材料做出判断和决定。要求县级以上党委的领导人员,把深入基层,亲自进行系统的典型调查,当作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并随信转发了毛泽东1930年写的《关于调查研究》(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全国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号召,到农村、工厂、连队、学校等基层单位蹲点,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并就地解决问题。中共中央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先后制定和发布了各方面的工作条例。如《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草案)》等等。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开展基层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2023-09-10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3世纪后,尚武斗狠色彩浓厚的传统比武大会逐渐向公共庆典和仪式型转变,参赛者多追求勇武技巧来博取观众的赞赏和荣誉,甚至是为了向其爱恋的女人展示自己的威猛和求爱的决心。由此,比武大会开始蒙上温馨典雅的色彩,观赏性和娱乐性逐渐突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4世纪后期加莱城附近的法国骑士在其营地比武
A.骑士精神的强化B.文艺复兴的影响
C.市民阶层的扩大D.社会发展的推动
2023-09-10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3 . 1066年“诺曼底征服”后,西欧大陆的封君封臣制度被引入英国,根据这一制度,遇到战事,国王的封臣应该率领与其土地面积相应数量的骑士为国王服额兵役40天,如果封臣不履行军役那么国王就要对他征收盾牌钱。从查理一世起,除了盾牌钱之外,国王还征收罚金,理由是贾医不服军役因而导致战场上缺少指挥官。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论证当时英国(       )
A.国王权利的加强B.国家财政收入的匮乏
C.贵族势力的衰落D.对外殖民战争的频繁
4 . 1940年2月,中共在晋绥根据地成立了晋绥游击行政行署:1941年8月,改称晋西北行政公署,统一了晋西北、晋西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1943年1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正式改称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西北和绥远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机构进一步统一,晋绥根据地行政机构名称的调整旨在(            
A.发动百团大战的战略需要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增强敌后抗战的领导力量D.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部分维新人士的求学经历。由此可知(       )

人物

求学经历

康有为

少时接受封建正统教育,但并不专攻八股,也读经世之作。22岁时读到《西国近事汇编》《环球地球新录》。25岁时,路径上海,购置西书。26岁时已“大攻西学书。”

梁启超

少时被称为“神童”,8岁能作八股,11岁中秀才。1990年会试未中,归途中经上海接触到西学,回广州拜康有为为师,入万木草堂。

严复

出身乡村中医之家。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到英国留学,学习海军,阅读大量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
A.上海成为中西交流的中心B.传统教育影响根深落固
C.个人价值扎根于时代需要D.西学东渐决定个人命运
6 . 朱元璋经常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由“吏部考其股最”,分为5等;同时,严惩贪官污吏,受财任法者,1贯以下杖70,每5贯加1等,至50贯纹,“脏至六十两以上者,袅首示众。”为了监督官吏,特地规定:凡地方长官贪污者,允许老百姓上京城告发。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明初(            
A.严刑酷法激化社会矛盾B.以民为本初具民主理念
C.整肃吏治实践善治目标D.革除吏治弊病成效显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自永嘉风暴到隋的统一(311~589),是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互相冲突、采借文化的时期。调适的结果形成了文化的整合或涵化,其最终的表现则为隋唐帝国光辉的汉胡混合文化的光临。据此可知,“文化采借”(       )
A.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冲突加剧的产物B.挑战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加快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D.奠定了隋唐文化繁荣的基础
2023-09-10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朝的文书制度的实施方式非常严格和规范。例如:在撰写文书时,官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结构进行撰写。在谏、疏等文书中,官员必须对君主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和劝告,但是也必须注意措辞,不能过于直言,更不能有任何的攻击性言辞。这样,官员的言辞和行为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可见,文书制度的实施(       )
A.有利于保障君主决策的科学性B.增强了政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C.导致了政府行政运行的保守性D.明确了君主和臣子的权利义务
9 . 武丁是商代的第23代国君。在当王储的时候,其父小乙让武丁长期居住在民间,使他熟悉农业生产,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解百姓疾苦。武丁即位初,曾经“三年不言",为的是“默以思道”,“以观国风”。这说明商代统治者(       )
A.重视国家治理B.重民思想形成C.强调农业生产D.实践仁政理念
10 . 有学者在评价中世纪的某一历史事物时说:“它不仅是一个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而且是一个基本的行政单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个结合体,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政府’”。“它”是(     
A.教会B.城市C.庄园D.大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