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汉代的国家治理]

材料   汉代出现了以“河堤谒者”为代表专司治河的水官。河堤谒者无事时巡察河堤排除隐患,河决时组织河工堵口,同时还负责河渎庙的祭祀。河堤谒者直接代表皇帝将中央的指令及时部署到地方。下表是依据相关史料统计的河堤谒者一览表。

姓名任职称谓籍贯任职时间原任职属离任去向入仕途径史料来源
王延世河堤使者犍为资中成帝建始五年光禄大夫《汉书•沟洫志》
许商河堤都尉长安成帝时不详不详不详《汉书•沟洫志》
平当骑都尉扶风平陵成常时钜鹿太守光禄大夫察廉《汉书•沟洫志》
李寻骑都尉扶风平陵哀常初黄门侍郎徙敦煌郡察孝廉《汉书•沟洫志》
陈宣河堤谒者沛国萧光武帝时谏议大夫以病免《后汉书•五行志》
王景河堤谒者琅邪不其明帝永平十五年侍御史迁徐州刺史《后汉书•明帝纪》
王诲河堤谒者东莱曲成顺帝阳嘉三年不详迁在沈州不详《水经注•济水》
司马登河堤谒者山阳东络顺帝阳嘉三年不详不详不详《水经注•济水》
相里平河堤谒者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万娃统谱》
关并河堤谒者扶风平陵约新莽时不详不详不详《全汉文》《中华娃氏大典》

注:犍为资中今属四川;扶风平陵今属陕西;沛国萧今属安徽;琅邪不其今属山东;东莱曲成今属山东;山阳东缗今属山东。

——摘编自王星光、冯乐辉《河堤谒者与汉代黄河国家治理体制的构建》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选取表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05-29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3届高三信息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1922—1933年苏联自德进口主要商品(单位:亿卢布)
品类机器和设备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合计
金额41.6514.932.926.5766.07
1922—1933年苏联对德出口主要商品(单位:亿卢布)
品类原油和石油产品木材毛皮和毛皮原料小麦、黑麦和大麦食品合计
金额4.63.599.995.3710.4534
A.德国成为苏联的主要贸易伙伴B.苏德两国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C.苏联利用经贸往来推进工业化D.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冲击严重
3 . 古典时代的希腊,许多雕塑都摆放在城邦的公共场所,私人房屋没有用雕塑品装饰的习惯。神庙、竞技场等建筑宏伟而精美,私人居所简陋而朴素。该现象反映出(     
A.希腊化时代多元文化交流融合B.希腊公民的个性受到神学束缚
C.希腊人以城邦公共生活为中心D.古希腊建筑设计遵循等级观念
2023-05-28更新 | 1346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356年,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1362年,英国大法官兼上议院议长用英语宣布议会开幕,爱德华三世首次用英语致辞,以便让平民院的议员听懂。应平民院的请求,爱德华颁布了关于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世俗王权得到强化B.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
C.大学教育得到普及D.区域文明的多元共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之间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那么到了隋唐这一愿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隋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汉代。这说明(     
A.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开始于汉朝B.接触交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C.隋唐时期中外交往交流达到顶峰D.文化交流融合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0世纪前后,唐和大食文献均载有一个情节相似的商人与鲸鱼故事,古罗马史籍也有相似记载,古印度同样有一些情节相近的佛本生故事。商人与鲸鱼故事的源头在印度,原型是商人与摩竭鱼佛本生故事。这反映(     
A.中华文明文化圈的影响扩大B.地域交流影响多元文明发展
C.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共同性D.古代印度文明的引领性发展
2023-05-24更新 | 64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传统的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相传与春秋时期晋国的介之推有关,但史籍中亦有不同的记载。如表所示:
《周礼》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春日禁火、改火)于国中
《左传》(春秋)晋侯(文公)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
《史记·晋世家》基本事实同于《左传》,丰富了介之推隐居前后的情节,刻画了介之推忠于君主、不为利禄诱惑始终坚持气节的伟大形象
《新序·节士》(东汉刘向)介之推隐,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其焚
山,遂不出而焚死
据此可知(       
A.介之推的焚死真实可信B.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故事
C.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记述D.文本差异不利于还原事实
2023-04-10更新 | 184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荣怀学校高复部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除钢铁这一传统工业部门延续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增长势头外,德国尤其重视开拓电气、化学等工业部门,并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全球的优势地位。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德国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A.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B.新技术的大力引进
C.资产阶级掌控国家实权D.新技术产业的运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国家所具有的三种权力。

如果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是一个人或一个机构,自由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的拥有者是同一个机构或个人,这样法官就是立法者,那么它或他的意志将直接影响到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的处置;同样,如果司法权与行政权是合并的,法官就将同时拥有压迫人民的力量。所以,司法权如果不是独立存在的,自由照样无从谈起。

如果制定法律、执行国家决议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构执行,不管这个人是权贵、贵族或平民,也不管这个机构是由什么样的人组成,结果都将是可怕的。

民主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人民完全不具备参与各种事务讨论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代表的长处。

——节选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美国是实行共和制国家的代表。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节选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美国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也是不同党派角逐的政治舞台。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提炼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
(2)美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将分权制衡原则运用到政体运行中,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原则有哪些主要体现?
10 . 17世纪,马尼拉地区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墨西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墨西哥的劳动力短缺危机,扩大了瓷器以及白银贸易,而马尼拉人口迁移也为菲律宾带来了高产作物和大量商品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
A.美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殖民扩张加强世界联系
C.亚美两洲生活水平相当D.人口迁移促进经济发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