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已发现43处遗址点,多为积石冢性质(如下图),其最大特点是无论是一地单冢或多冢,每个地点都设有一座具有王者身份的中心大墓,其他墓葬置于中心大基南侧。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观念的萌芽B.区域文化相互交融发展
C.社会结构的变革D.成熟的奴隶制国家形成
2024-02-26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2000年就在两河流域立国的亚述国家留下了大量关于蝗虫的记载,许多国王都派亲信去地方督促灭蝗工作,国王身边的术士和地方上的祭司也热衷于炮制和搜集各种治蝗法术和咒符。由此可知,亚述国家(     
A.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B.中央集权日益强化
C.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D.宗教势力威胁统治
2024-02-19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旗是清廷设在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军事单位,经过编制佐领,安置属民,分给牧地,划定旗界,任命札萨克(蒙语执政官之意)而形成。清初喀尔喀蒙古原有30多个旗,到乾隆时期,被划分为了80 多个旗。上述举措(     
A.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B.推动了边疆和内地一体化进程
C.是改土归流政策的体现D.有利于蒙古族社会秩序的稳定
4 . 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进行考订,发现甲骨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由此可知(     
A.实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B.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靠
C.西汉政府重视史学研究D.实物史料是史学研究必要条件
5 . 如下图为出土秦标准计量器主要分布示意图。该图反映的信息可用来说明(     
A.私营商业迅速发展B.秦朝重视巩固统一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2023-11-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发明奖励条例》,下图所示为其中第六条规定的内容(画线部分表示该条目与1963年颁布的原文的主要差异)。这可用于说明(     
A.科技领域尚未实现拨乱反正B.科学家财产权缺乏法律保护
C.科技发明是国家的集体财富D.国家对精神文明导向的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为甘肃敦煌莫高窟323属的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及其简介。   
据此判断,该壁画(       
A.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
B.说明佛教在初唐传入西域
C.折射出唐代西北地区市民文化的独特性
D.兼具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8 . 西汉初年,汉文帝确立了“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南,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具无暴逆”的汉匈政策。这一政策(       
A.化解了汉匈之间的矛盾B.突出了长城的防御地位
C.有利于汉初的民族交融D.推动了农耕文明的扩展
9 . 汉初以刑名黄老之学为政治措施之最高指导原则,是西汉初年最高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因文帝皇后窦氏坚持黄老之学,景帝时的大儒辕固生险因刺豕而死,武帝时的赵绾、王臧(均为儒生)则因而自杀。这反映(     
A.阶级斗争复杂性与残酷性B.思维固化不利于社会发展
C.意识形态符合现实的需要D.儒学在哲理上思辨化不足
10 . 殷墟考古发掘中共发现族徽150种,每一种族徽代表一个血缘家族,他们很多是从外地迁徙来的。其中带“韦”字族徽的青铜器分见于殷墟不同地点。这些现象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度形成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C.处于早期国家阶段D.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