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时期人们的择偶观念不再关心祖先名望,而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被时人概括为“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出当时
A.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结束B.美洲新作物输入推动经济发展
C.程朱理学受到官方的尊崇D.社会的门第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2022-01-10更新 | 613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线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根据唐传奇《莺莺传》改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一改原作的悲剧结局,借女主人公崔莺莺之口,表达了"学梁鸿与孟光(东汉隐士,"举案齐眉"典故的主人公)夫高妻贵,又何必到长安去候春闱(喻指科举)"的人生追求。这表明该剧
A.蕴含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B.继承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C.迎合了封建政府的文化政策D.折射出追求功名的社会心态
2022-01-09更新 | 468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万历年间,山东博平县出现了百姓“以欢宴放饮为豁达,以珍味艳色为盛礼。其流至市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缃鞋,纱裙细裤”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消费观念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商品经济的发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D.北方经济影响力超越南方
4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具有进步觉悟的知识分子从日文翻译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翻译介绍进程。图1为1901--1912年翻译自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刊发数量,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B.中国开始从欧美转向从日本摄取新学
C.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起伏性
2021-12-12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 学年上学期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一)历史
5 . 该邮票描绘的是坐在一起会谈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背景分别为停在海面上的美国海军“奥古斯塔”号重型巡洋舰和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两位首脑交流的是
A.粉碎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
C.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D.反对纳粹暴政和重建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太守—到任,往往会聘请当地名族大姓担任地方显职,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言听计从,甚至完全委政于他们。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汉
A.外戚干政现象严重B.察举制度流于形式
C.地方管理效率低下D.中央集权潜伏危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同样表现为“人的自觉”,有时也被称之为“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无论是孔孟学说还是程朱理学,儒家文化始终执着于强调人之为人的道德性。同时,它对道德性的强调以维持社会的秩序为出发点和归宿,对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这便使其所强调的道德限定在伦理道德的范畴。儒家文化在晚明时期发生了裂变与分化。李贽发挥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对自然人性的肯定,着眼于“我”之真实;对个性意识的推崇,侧重于“我”之独立,二者共同体现出晚明人文精神的“人”不再是儒家文化中伦理型的人。但这股人文主义思潮并未掀起类似西方文艺复兴那样深入持久的文化运动,它只作为儒家主流文化的一股逆流在中国文化史中昙花一现。

——摘编自孙桂丽《对中国古代主流人文精神的反叛-浅谈晚明人文主义思潮对“人”的发现》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自幼学习儒家经典的洪秀全在偶然接触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后,在基督教义的基础上,融入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而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是对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改良派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基础上,自觉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主张采用西方君主立宪制;19世纪末,革命派以中西思想文化融合创新中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为文化精神的旗帜;进入20世纪后,不同政治派别思想家无不把文化作为民族自觉自立的要素。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用“民主”“科学”大旗猛烈冲击中国的封建思想文化,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则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创新中自我创建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摘编自杨正军《“文化自觉”视野下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中国文化自觉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文化自觉”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8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303次组卷 | 36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 学年上学期高三一诊模拟(三)历史试题
9 . 与下面一幅地图所示朝代相对应的治国主张,正确的是(  )
A.礼法并用、乡约教化、独尊儒术B.乡约教化、严刑峻法、独尊儒术
C.严刑峻法、尊崇儒术、乡约教化D.礼法并用,尊崇儒术、乡约教化
10 . 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先后经历了中古时期的赐官制、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恩赐制或个人赡徇制、两党制或多党制形成后的政党分肥制、工业革命完成后的文官制度。英国是最早确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推动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根本因素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历史上选官制度的弊端D.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