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不同时期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评价内容史料来源
变乱旧章,兴害除利,舍是取非。(乃至)病民伤国。司马光《传家集》(北宋)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罗大经《鹤林玉露》(南宋)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王安石传》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由表格内容可知(     
A.历史叙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B.只有一种观点符合历史事实
C.当代学者研究结论更为全面D.宋代史料记载更加真实可信
2024-05-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3世纪起,由于罗马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加上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遂使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

材料二   据前苏联史学家古米廖夫考证,在公元2世纪下半期到公元3世纪,大草原上发生了特大旱灾,这次大旱灾绵延了一个世纪,把旺盛的草原变成了沙漠。

材料三   他们宁愿在战争中因负伤而受到荣誉,而不愿从事耕种,以待收获。他们认为用流汗来取得用流血所能得到的东西是愚笨的、懦弱的。

材料四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的世界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亚欧游牧民族迁徙所产生的影响,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政治
格局
改变欧亚大陆政治格局,
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区域
文化
阿拉伯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中古西欧,融合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所形成的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
民族
文化
晋南北朝五胡内迁和汉族人南迁,各族之间杂居相处,相互学习,丰富了中华文化,造就了盛唐气象
2024-05-01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16-17世纪欧洲小麦价格变化,根据表格可推断出(     
时间指数
1500年22
1550年57
1600年96
1642年147
(以1701-1710年小麦平均价格为参照,设置为100)
A.小麦价格大幅度上涨主要受气候异常影响
B.小麦价格大涨提高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
C.来自美洲的大量金银影响了欧洲物价
D.小麦价格上涨主要因为欧洲农业发展
2024-04-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儒家民族观的表现

先秦时期

与早期夷夏思想相比,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族观在承认差别、对立和碰撞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了礼分华夷的标准,大力倡导“化夷”“变夷”的思想

两汉时期

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汉儒把封建帝王与四夷的关系比作手足关系,把天子和四夷酋长界定为君臣关系,将华夏与四夷、中原与边境看作一个整体

隋唐时期

彰显胡汉一家、华夷无隔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民族思想,诸如“夷狄亦人耳”“胡越一家,自古未有”“虽云华夷,欢若亲戚”等语言不胜枚举

辽宋夏金时期

宋儒不再强调传统“正统”观中只认华夏——汉族建立政权——为正统的看法,而是强调政权是否统一了“天下”

——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就表格中的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的儒家民族观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5 . 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对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张表格(     
中共八大提出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共十五大明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制定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规划、两纲要”,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明确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A.体现了我国逐步推进依法治国B.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基本建立
C.见证了邓小平法治理论的建成D.释放了恢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信号
2023-10-10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以下是对东汉末年政治格局的概括,表格内容可以说明(     
幼帝即位14岁以下10人和帝、殇帝、安帝、婴帝、顺帝、冲帝、质帝、灵帝、少帝、献帝
宦官专权史书详细记载9人郑众、侯览、梁冀、唐衡、单超、管霸等
外戚干政6姓外戚窦氏、邓氏、阎氏、梁氏、董氏、何氏
军阀割据13州进30名曹操、袁绍、吕布、张扬、陶谦、张绣、刘表、董卓、孙权等
A.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军阀割据B.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政局黑暗
C.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导致军阀割据D.幼帝即位直接影响中央集权
2023-11-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为1871—1889年留美学生归国后的职业方向统计。该表格的主题是(     
职业/职务人数(人)职业/职务人数(人)职业/职务人数(人)职业/职务人数(人)
国务总理1海军军官14铁路局长3经营商业8
外交部部长2军医3铁路官员5政界3
公使2税务官1铁路工程师6医生3
外交官员13海关官员2冶矿技师9律师1
海军元帅2教师3电报局官员16报界2
合计99
A.清末新政时期留学之风勃兴B.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
C.社会转型中近代教育的嬗变D.中学西学相互贯通融为一体
8 . 以下表格反映了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演变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重大事件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1980年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
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成员
2016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A.该组织主要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B.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C.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组织拥有支配权D.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不断提高
2023-04-18更新 | 155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展开了冷战。以下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不正确的是(     

选项

内容

阐述

A

冷战原因

双方既有意识形态对立,又有国家利益冲突

B

冷战特征

双方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

C

冷战开始

马歇尔计划实施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D

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冷战随之结束

A.AB.BC.CD.D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会议地点意义
上海、嘉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共三大提出要建立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遵义会议遵义
中共七大延安
北京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四大北京


(1)根据材料一和A、B两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将A、B的信息补充完整。
(2)在材料二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成,填写①—⑥的信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