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不同时期关于朝鲜战争的纪念邮票,该组邮票主要体现了(     

A.战争场景的真实还原B.多种史料的相互印证
C.一手史料的时代意义D.艺术作品的重要价值
2024-08-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史籍不会刻意留存某些个体生命的生活痕迹,作为地下文物的墓志则寄托了生人对逝者的哀思。墓志常以固定格式记述墓主人的出身、经历、仕宦或家庭生活等内容,末尾以铭文对墓主人的一生进行概括,故又称“墓志铭”。唐朝开放包容,各族人士寓居中土,甚至终老华夏,他们的墓志书写透露出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真实细节。

墓主人民族墓志主要内容
何文哲粟特人任职禁军,救君主于危难。
康君粟特人金鞍宝马,去来三市之傍;绥颊高谈,出入五侯之第。陆大夫之宴
喜,愿得分庭;孙丞相之招贤,方齐置驿。
米继芬米国人其先西域米国人也,……终任官为左神策军故散副将、游骑将军、守左武卫大将军同正兼试太常卿。……信行为远迩所称,德义实闾里咸荷。
安思温粟特人儒释二门,特加精意。篆隶得回鸾之妙,庄周自天性之奇。

——摘编自蒋爱花《四海同风;墓志所见唐代的民族交流融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上唐代墓志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唐代墓志具有的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的扩展与贸易的繁荣,引起了社会关系、政治组织、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它促使人们深刻自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域都在提出和探讨以上问题,形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代表人物如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等,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这绝非巧合。因为当时各个文明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其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上述文明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各自独特的哲学观念和社会制度,这些特征经过此后数百年的发展定型之后一直持续到现代。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注:古代中国称基督教为景教),出土于明朝天启年间的陕西周至县,拥有“众碑之魁”的美誉。此碑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全碑约1780字,用汉文和叙利亚文合刻,介绍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传入中原后承蒙唐太宗之后六位皇帝的厚爱,在唐朝传教近150年的历史,震惊了国际学术界和宗教界。碑文除引经据典吸收了大量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外,还借用众多佛教梵文术语,反映了印度人的思想智慧。此外,西亚的叙利亚文、波斯文词汇也融入其中,其内容更是体现大秦景教流行西亚、欧洲基督教文化的精华,被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丰碑。中国碑碑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明核心区域的地理特征。概括公元前6世纪前后,文明核心区域同时出现文化觉醒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属于何种史料类型?请简述其史料价值。
2024-04-3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传奇小说《炀帝开河记》载:“谏议大夫萧怀静奏曰:臣闻秦始皇时,金陵有王气,始皇使人凿断砥柱,王气遂绝。今睢阳有王气,又陛下意在东南……况大梁西北有故河道,……欲乞陛下广集兵夫,于大梁起首开掘……于睢阳境内过,一则路达广陵,二则凿穿王气。”帝闻奏大喜,群臣皆默。这表明《炀帝开河记》(     
A.开创了独立的叙事文体B.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
C.阐述了开通运河的根源D.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024-04-28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是负责监管图书贸易的警察戴梅里的重点监控对象。在其工作日志中伏尔泰的名字曾频频出现。

在戴梅里收集、整理、撰写、保存的资料中,《图书贸易日志》(通常被称为《戴梅里日志》)是这位警官在175011月至176912月的工作日志,其大部分内容是巴黎流传的图书的目录。戴梅里不仅记录图书信息,还会记录涉及作者、书商的一些职业活动;有时也会对书籍、作者作出些许评价。

尽管戴梅里在其日志中表现得越来越具有警察的专业作风,但他对市面上出现的伏尔泰的作品仍会时不时加以评论。对于戴梅里来说,伏尔泰是个成功的“作者”,他的作品成功、畅销,还很有趣。可是,伏尔泰并非老实、安分、德高望重的那类作家,他总是会与人争吵,引起一阵“噪音”。更严重的是,伏尔泰对国家和宗教而言都是危险分子,他的作品以“不虔诚”和“攻击国家”为特色。小册子《为博林布鲁克辩护》是“彻头彻尾的不虔诚”;《老实人》“嘲弄一切国家和一切习俗”;《教士的辩护》这篇文章“将会使高等法院特别是国王的人生气,他们在文中受到极其猛烈的抨击”;《让·梅耶遗嘱》“存在着最严重、最危险的不虔诚”;《风俗论》“说了耶稣会很多坏话”,《哲学辞典》“非常严重地攻击宗教和国家”。戴梅里的这些评论表明,伏尔泰被警方监控的原因是他对国家与教会不恭不敬,他是公众平静生活的捣乱分子。

——摘编自石芳《警察日志中的伏尔泰与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18世纪法国历史的发展,探究《戴梅里日志》撰写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戴梅里日志》的史料价值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利用工作日志研究历史时应注意的问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2024-06-11更新 | 2438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宁夏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国家。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学者将“达摩眼皮变茶树”的故事塑造成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的依据。“茶叶起源于中国”这一原本在西方已被广为接受的观点受到挑战和质疑。这反映出(     
A.茶叶起源问题众说纷纭B.民间传说史料价值高
C.区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殖民霸权的话语逻辑
2024-04-26更新 | 289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一位学者在考证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行迹时,做了如下分析。这表明(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元世祖至元十五年,一个叫马薛里吉思的基督徒在镇江做官三年,建了两座基督教堂。经查证,马薛里吉思,《元史》中无传,可见不是个重要人物,而元代人俞希鲁纂的《至顺镇江志》又记载此人于至元十五年到镇江任副达鲁花赤(官名),在此建了六座基督教教堂,而马可·波罗只提两座,可能他只看到两座,也许其他教堂还没有建。
A.官方正史更具史料研究价值B.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事实
C.历史研究应坚持多种史料互证D.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2024-07-10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A.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B.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D.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自汉至宋发生了明显转移,由北方的黄河流域逐步转移到江南的长江流域。下面是研究这一变化问题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   甲: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的变化


西汉唐天宝年间北宋崇宁年间
黄河中下游地区70.3%57.1%29.9%
长江流域20.3%38.1%54.3%

乙:北宋中期土地垦殖率

材料二   宋代东南地区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在土地上从事耕作的农民,无论是主户还是客户都为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粮食产量而作出各种努力。在精耕细作农业的支撑下,“吴楚之地方数千里,耕有余食,织有余衣,工有余材,商有余货”。故宋人称:“今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并不夸张,太平兴国六年朝廷规定由江淮漕往京师的粮食为400万石,至道初年增为580万石,大中祥符初年又增至700万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农业地理》

(1)材料一对研究“经济重心南移”有何史料价值,请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