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西欧中古时期出现的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到14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堂的核心位置被冲淡,而市政机关、私人府邸和行会大厦等新型建筑物逐步占领城市的中心位置。这一变化根源于
A.宗教地位日益下降B.文艺复兴运动得到拓展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D.民主政治建设初建成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经济史学家让德弗里斯认为,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有很多缺陷,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要用“勤劳革命”这一个新概念来取代“工业革命”。因为1500~1800年出现的产量扩大主要是因为使用更多的劳动力,而不是出于任何生产力的突破。“勤劳革命”是一个以家庭为基础的资源重新配置过程,它会增加商品和劳动力的供给,又会增加对市场销售商品的需求,它由商业刺激(相对价格的变化、交易成本的减少)和口味变化来共同促成。

——摘编自舒小畇《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评析。(要求:赞成、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皆可,但须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2021-10-18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1983年全国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代之以“乡镇村治”模式,使国家行政权力深入到乡村社会的最后一环,乡级政府上联合国家下联乡村社会,并代表国家对乡村进行直接治理,国家权力撤退到乡一级,广大农村交给农民实行村民自治。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乡村村民素养的提高
2022-02-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鸦片战争后,文献记载中“天朝”逐渐向“中国”转变,“中国”一词使用频率增加;“洋务”逐渐取代“夷务”。此变化折射出当时
A.传统朝贡体制崩溃B.中国外交逐步近代化
C.西方思想广泛传播D.洋务运动的成果显著
5 . 18世纪英国把黑奴贸易推向了高峰,19世纪却立法禁止该贸易并派海军随时出入非洲海岸港口摧毁据点。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黑人不断反抗斗争B.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工厂主不断的推动D.进步人土的废奴呼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新中国建立之初,对于属于国民党政府、官僚资本、反革命分子、战犯、汉奸的房产,根据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公房公产统一管理的决定》和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没收反革命罪犯财产的决定》等,政府道过多种方式进行了接收和管理调配,形成了公有房地产。对于普通城市居民的私有房产,1949年制定了《关于城市房产、房租的性质和政策》,承认和保护私有房屋的所有权,总体上允许并鼓励私有房产出租,同时对房租进行管制。1953~1956,政府对私有房产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用于出租的私有住房被界定为生产资料,从而被纳入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范畴。1953~1957,随着重点工业项目的兴建,许多城市,特别是新兴的工业城市,陆续修建了一批职工住宅。总体来看,1949~1957,政府投资建成住房面积共1100余万平方米;1955年、1956年外,城市住房投资占当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均超过9%,1953年甚至达到12%以上。

——摘编自裴凌罡《从民生视角看新中国城市住房供给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此遂生,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在批判性继承前人法律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宪法思想。作为人类法律思想史的先驱,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最先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制度的罪恶,他们主张构建理想社会,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颁布通俗易懂的法律条文。1918,列宁颁布的第一部苏维埃宪法废除了私有制,宣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宪法对国家权力归属于劳动人民做了规定,并且把将剥削阶级的一切权利于以剥夺正式确定下来。列宁认为苏维埃宪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真正实行了民主制度,真正维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摘编自邢晨晓《列宁宪法思想研究》

材料二1954年以前,由于制宪条件不具备,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制宪权,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到了1953,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为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提供了客观环境。

一一摘编自韩大元《关于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若干问题探讨一一纪念1954年宪法颁布五十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宪法思想渊源,并简析1918年苏维埃宪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2021-07-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表3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的认识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3
时期与人物认识
16世纪初,葡萄牙学者佩雷斯根据早期西方航海家和商人的记载,完成了《东方概要》书稿。中国人是白人,不留胡子,眼睛细小,稀疏的头发很长。他们右手拿两根筷子,左手把碗拿到嘴边,用筷子往嘴里送饭。中国人是基督徒,什么食物都吃。
17世纪末到中国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李明出版了《中国近事报道》书信集。中国人差不多是白色的,南方有些人是黑的,眼睛狭长、扁鼻、少须。“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中,只有他们和西方一致,他们发明了纸、印刷、火药、精瓷及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应当被视为优于其他民族”。
18世纪末来华英国人巴龙的《中国游记》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做了描述。中国人高颧骨、尖下巴、剃掉部分头发,头颅像个圆锥体,是大自然的“畸人种”。肤色属于“褐色”。语言原始面难懂。中国文明是低等文明,中国人是低等民族。

——摘编自张先清《16-18世纪欧洲社会关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

任选一个时期,谈谈你对欧洲人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认识的理解。(要求:认识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爷(丞相、宰相)是百官之长,是官僚集团和士大夫的领袖,是古代中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务,处在官僚组织的顶端。皇帝在很多国事上须倚重相爷,需要其辅佐,因此相爷一直伴随在皇帝的左右,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因而在汉朝建立以后,相爷与皇帝的关系就十分微妙。在古代中国,尽管大部分相爷尽职尽责,但他们还是屡遭打压。到朱元璋时期,相爷终于寿终正寝

——整理自张星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一兼论官僚组织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关系》等

材料二  在英国,政府成员大部分都是议员,也会是议会多数党的成员,因此,这个体制就为行政集权创造了条件。自从英国的政党制度完善以后,实际上通常不是内阁对议会负责,而是议会对内阁负责,不是议会监督政府,而是政府监督议会。英国首相是全国最高的领袖,兼文官的首领、财政部首席大臣和内阁主席,同时又是政党的领袖。他既是行政领袖,又是政治领袖。多年来,一些学者和政治家都认为,英国的内阁制早已向首相制政体发展。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丞相与近代英国首相权力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中英两国政治体制变化的影响。
10 . 旧石器时代盛行打制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等,新石器时代盛行磨制石器,常见的有斧、刀、镰、犁等。这变化反映了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A.早期生产工具受自然条件限制B.早期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C.早期农业生产工具已发展成熟D.早期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