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03年“法德青年议会”成员向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提议,由两国共同编写和出版一部历史教材,最具争议性的高中历史课本第二册2008年9日正式出版,锁定十九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和世界史。德法共编历史教科书旨在(     
A.推动两国经济一体化发展B.防止美国文化渗透
C.进一步消解两国政治隔阂D.促进公民素质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先秦时期,无论是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是平民百姓之家,都没有桌椅板凳,大家都是“席地而坐”。当时的跪拜只是一种礼仪,所表达的是尊敬,并没有任何尊卑之分。可见跪拜(       
A.协调了各阶级的矛盾B.具有礼仪典范的作用
C.内容复杂和作用有效D.满足贵族的统治需求
2023-07-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欧洲的基督教神学断言上帝是永恒的、超验的存在物,是全智、全能、全善的。因而上帝具有最高的价值,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只有上帝所愿,才是有价值的。基督教神学在中世纪影响着整个西欧社会。这反映了当时(       
A.西欧浮躁的社会心态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西欧社会的价值取向D.宗教神学的残酷统治
2023-07-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44年1月,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中指出:“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这反映了恩格斯(       
A.总结和认识历史作用B.开阔宏观的治史视野
C.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D.追求历史的理性精神
2023-07-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盐引是政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宋徽宗政和三年蔡京创盐引法,用官袋装盐,限定斤重,封印为记,一袋为一引,编立引目号簿。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领引,凭引核对号簿支盐运销。盐引法(       
A.冲击了传统经济政策B.推动了新生产关系滋长
C.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2023-07-1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牛顿认为科学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在科学工作的后面必定有一种关于世界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的信念,这就是他的上帝。这表明科学(       
A.发现了客观自然规律B.摆脱了对上帝的迷信
C.为理性活动解除枷锁D.再塑了对自身的崇拜
2023-07-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山县有朋在明治维新初期谈及农民的惨状:“日本农业既无适当的抵押贷款、保险和储蓄之类的办法,所以不能应付高额固定的划一货币地税。因而近年来已有数万农民破产,⋯⋯今后数十年内蹈此覆辙者势将倍蓰。”这反映当时日本(       
A.阶级矛盾的激化B.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
C.未走向富强之路D.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2023-07-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探讨当时世界形势的论著,如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等,这些论著(     
①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②意在探索中国强国御侮之路
③打破盲目自大和僵化的状态④引发知识阶层中的思想动荡
A.①②③B.②④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特别关注人民的健康。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0年颁布《救济失业工人的办法》,对解决旧中国遗留的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包括养老、伤残、遗属、疾病津贴、医疗、工伤和职业病、生育待遇等保障项目。此后,国家颁布了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并根据社会发展对有关政策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4年,开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86年,建立了城镇失业保险制度;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分别开始实施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9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口健康服务全面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劳动就业工作不断加强。亿万城乡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摘编自任意、吴佳佳、杨忠阳《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