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告诫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

——摘编自人民网学术论坛《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甚嚣。

2019年国庆阅兵,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军事和国防实力,因此,很多国家又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经济威胁论”。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4)其他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构成威胁。

——360网


请你评析材料中“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世界交通以来,人类对于国家之观念,大别为三种:

一、以国不存在谓不必要者、以为人类之平福,发生于互助,互助者,人与人之关系,而家,而市,而国,而邦,皆不过一种历史上之过渡,然以经济制度之关系,而国家一物,乃为人类互相残杀之根本,是谓级端之“大同主义

二、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以同等之理由,承认他人国家之存在,而尊重之者。法国卓莱氏所谓大国家主义者也。

三、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否认他人国家之存在,以为他人国家之存在,根本上与自己国家存在不相容。此则近世所谓德国学派之“国家至高主义”者也。

——蒋百里《国防论》(1937年)


评析材料中的国家观念(任意一种或全部),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念,特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是杨振宁先生的一次著名演讲,杨振宁指出决定科技发展需要的条件:人才、训练、决心、财力。

时间

中国发展状况

西方发展状况

1400年以前

中国科技领先

西方蒙昧

1400—1600年

举步不前

近代科技产生

1600—1900年

抗拒新思想

近代科技成熟发展

1900—1950年

快速引进西方科学

现代科技大发展


选取表格中关于中国或西方科技发展的任意一时段或整体,围绕“人才、训练、决心、财力”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9-12-05更新 | 248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圣人,旧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下列对我国古代有关圣人评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思想核心是“仁”,被誉为“至圣”
B.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
C.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其作《兰亭集序》被誉为第一行书,被誉为“书圣”
D.李白——唐朝著名诗人,其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2022-01-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材料   在保留足够数量人口方面,耶律楚材主要改变蒙古军队对反抗者进行屠城的老习俗。在速不台即将攻下汴梁时,向窝阔台报告准备屠城。耶律楚材上奏说:“得地无民,将焉用之?”于是窝阔台下令免屠,保住了147万人的性命。汴梁的例子一开,此后许多抗击的城市都免于一屠。人口的保存使得中原没有出现千里无人烟的惨境,中原经济发展的潜能得以保留。耶律楚材其间又不得不采取措施编收流民,就地安置或遣送原籍;重整赋税征收制度,加强对地方征收赋税官员及各位王公大臣在投下征役的监督。

——摘编自陈曦《成吉思汗都为之钦佩的一代英才:耶律楚材》


(1)根据材料,概述耶律楚材在解决人口问题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耶律楚材上述措施的意义。
8 . “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1074—1138),评述秦灭梁之事曰:“按《春秋》灭梁者,秦也。圣人不书‘秦灭’,而书‘梁亡’者,不能守在四邻而沟公宫,亡其自致也。今勤王大众不以击敌,而以治城池。金帛用物不以募战士,而以赂敌国。堂堂大宋,万里幅员,奚至陵藉如此其甚哉!”胡安国意在(  )
A.痛斥秦灭梁的行径B.纠正历史记载错误
C.唤起强国御敌意识D.巩固理学主导地位
2022-04-02更新 | 249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吴宓,1894年生于陕西泾阳。他曾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受关学熏陶。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1917年,23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1918年改读西洋文学。1921年吴宓回国,即受聘在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以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作比较印证……开设“中西诗之比较”等课,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之先河。1922年吴宓等人创办《学衡》杂志,于新旧文化取径独异,持论固有深获西欧北美之说,未尝尽去先儒旧义,故分庭抗议,别成一派。吴宓因坚持“儒道思想为国之本”被鲁迅戏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文化大革命”中,吴宓受到残酷批斗,但他依然不思“悔改”,蹲身牛棚,犹大写“我罪实质……以为中国文化极有价值,应当保存并发扬光大”之类的文字。1978年1月逝世,1979年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鲁迅将吴宓戏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宓先生。
2019-04-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加以评析。
2019-01-30更新 | 2500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届西藏区拉萨市第三高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