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
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
2022-10-10更新 | 218次组卷 | 36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西周青铜器官侯夨(cè)簋(guǐ),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记载了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后,赐予夨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内容。据此可知,该青铜器可以成为研究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中外朝制
3 . 如表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     
15世纪早期1公斤胡椒的价值变化(单位:克白银)
印度产地亚历山大里亚威尼斯欧洲消费国
1—210—1414—1820—30
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B.价格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D.世界市场的形成
2024-04-24更新 | 67次组卷 | 46卷引用: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世界遗产公约》中对遗产的描述并未使用惯用的“国际”一词,而采用“世界”一词来表达。这不仅突出了“普遍的共同价值,也使文化遗产获得了超越文化民族主义来理解多样的、唯一的地球的眼光。”《世界遗产公约》的推行(     
A.促使文化遗产摆脱了民族属性B.旨在推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表明国际合作是遗产保护唯一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天下”一词,在先秦文献中已经被广泛地使用,但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地理上的;第二是制度上的;第三是价值上的。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从制度上出发,以下能够推进周代“天下”文化发展的是(     
A.敬天法祖的思想观念B.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
C.三纲五常的治国思想D.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
2022-11-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洲际贸易更多沿袭了旧有模式,只是在17世纪,特别是18世纪贸易模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胡椒粉在16世纪初属于奢侈品,慢慢的它就变成了普通的大宗商品。随着贵金属的地位在17世纪的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在新大陆建立了殖民地,糖、烟草、兽皮,甚至木材逐步成为欧洲进口的主要商品。而欧洲向殖民地出口的商品多数为制成品,后者所占体积不大,但留出来的空间就可载上前往新大陆的移民。与东方的贸易情形大为不同,从与这地区直接接触的一开始,欧洲人就苦于拿不出任何商品来交换香料和其他理想的商品。因此,所谓的欧洲"贸易"实际上大多是掠夺。如果掠夺不成,就跟亚洲人交换大炮和军需品。亚洲人更多的是要求交换金和银,然后储存起来或做成珠宝首饰。总而言之,亚洲大量吸收了欧洲金属货币。直到18世纪,随着英国征服印度,这种贸易平衡才被打破。

——据(美)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

材料二   厦门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9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的进口贸易一般比较稳定。鸦片长期是最大宗的进口货物,棉花和棉织品次之。19世纪90年代以后,作为奢侈品的鸦片进口大量减少,杂货类进口价值快速增加,其中增加值主要来自大米和新兴的煤油、火柴、面粉等洋货……甲午战争以后,各类商品进口类别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棉布类比战前增加了一倍,达到40余种,杂货类比战前增长了将近三倍。……开埠以后的厦门一直是一个商业城市,城市工业不发达,所以很少进口生产资料。在西方工业制成品杂货类中增加的主要是各种消费资料,品种繁多、五花入门。……随着厦门商业的日益发展兴旺,厦门的商人组织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到19世纪末已经形成了"十途郊"的行业公会的组织形式。(“途郊”中的“途”是行业的意思,“郊”则专指顶盘商,即直接从生产商购货的批发商)。1904年厦门商会的正式成立才成功的对传统商人组织进行了近代化的整合。

——摘自刘良山《近代厦门对外贸易发展研究(1862-19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17世纪以前相比,17-18世纪洲际贸易变化的新特点,并简析17~18世纪“亚洲大量吸收了欧洲金属货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90年代以后(甲午战争以后)厦门商贸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这种新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7 .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丰富多彩、灿烂辉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在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商人阶层的崛起投影于中晚明文坛,吸引了众多作家的目光,一个个鲜活的商人形象开始不断涌向文学殿堂,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在明代小说里,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传统诗文里没有、以往小说里罕见的令人敬重的商人形象,他们的存在,充分反映了明代小说家们摒弃轻商贱商的价值标准,坚定地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标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商人的地位再次得到极大的提升,商人阶层获得了总体性的肯定。

——摘编自周柳燕《论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材料三   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文学作品中也很少有对商人形象的刻画,即使出现商人,也是将其视为贬斥的对象。明代冯梦龙所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潆初编撰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塑造了众多的商人形象。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商人形象作为晚明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对于当今社会美好品德和人性的弘扬与传承,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化和劝诫意义。

——摘编自刘畅《“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意义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及时代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不同评价者对张居正的看法,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王世贞对张居正的评价没有研究价值
B.王世贞是从历史功绩角度评价张居正
C.樊树志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完全客观的
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评价者所处的时代、身份、地位、立场、观念等不同的影响
2022-11-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 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 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由此可知,改革开放(     
A.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
B.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进一步深化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22-11-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学】

材料法律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我国古代自从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同时,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理论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很大。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被直接纳入很多的法律之中,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塑造了我国古代法律“伦理法”的特性。

——摘编自王科《浅析我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学”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