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修补,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应然”而不是“实然”,是一种政治理想而不是一种解释性的框架,它侧重于民主“应当如何”但并不是“实际怎样”的问题。公共理性是协商民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但事实上往往只有与宏观政策相联系并在远离个人利益和直接利益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不约而同的“共谋”而起作用。在微观层面,公共理性受到直接利益和现实利益的纠葛往往容易丧失公共的意蕴而处于一种碎片化和无序化状态。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多元一致是协商民主的最大理想、愿望和目标,然而多元化利益与多元化主体存在诸多“可通约性”,也必然存在诸多“不可通约性”,“异质性”的分歧有可能通过协商达成妥协和一致,或者是暂时的“悬而未决”,也可能根本就不能达成一致。

——摘编自许忠明《西方协商民主的背景、演变与缺陷》

材料二   中国的协商民主,经历了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以及《新民主主义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建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权机关、党派团体和基层治理中各种协商民主的实行。参与协商的主体囊括了来自各社会阶层、各类政治主体的力量。有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团体等在人民政协的协商;有重要决策之前执政党与政协、人大等方面的协商;有民主恳谈会、参与式预算等协商实践。中国的协商民主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同时,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和程序设计,将协商民主以法律、规章和制度等形式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得到稳定持续实施的民主形式。

——摘编自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协商民主的缺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突出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方协商民主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5年,重庆谈判开始当天,重庆《新蜀报》发表社论指出:“全国人民希望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希望重庆谈判中,大家都能放弃成见,完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这反映出(     
A.全国民众支持中共主张B.社会第三方力量对谈判充满期待
C.国共双方谈判顺利进行D.重庆谈判基于社会舆论压力开展
3 . 1950年,我国开始对越南、朝鲜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揭开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外援助对象不仅包含了蒙古、古巴等国,还涉及埃及等非洲新兴国家,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的发展。这些做法(     
A.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B.说明新中国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D.使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4 . 在安徽地区,许多汉代城市遗址与城外墓葬中都发现了大量金属铸币,出土的秦半两、汉五铢钱等数量远超过了春秋战国货币的出土数量,还发现了一些汉代铸造钱币的钱范、制作钱范的范母与冶铸作坊遗址。这些发现说明汉代该地区(       
A.冶炼业以铸造金属货币为主B.商业贸易获得一定发展
C.官府对铸币的管控日益松弛D.青铜冶炼技术进步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城邦时期的古希腊钱币多镌以本邦所尊崇的动物图腾或纹章图案。如科林斯使用的双翅飞马便是首任国王之子所驯服的动物;而以出产葡萄酒闻名的门德城邦,其钱币图案则挂着葡萄的酒罐。这反映出古希腊城邦时代(     
A.商品经济地位突出B.文化多元特征显著
C.帝王伟业世代传颂D.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1年11月13日,《民立报》报道:“自鄂事发生后,粤垣官吏异常戒严,民间谣言尤多,无日不宣传党人将于某日举事。粤督大恐,因邀集省中大绅江孔殷、梁鼎芬等筹商解息之策。”这可用于解释(     
A.辛亥革命产生深远影响B.武昌起义重创北洋军阀
C.清廷专制统治难以维系D.广东革命力量较为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前5世纪前期,罗马经常和周边的伊达拉里亚人、高卢人、埃魁人、沃尔斯奇人等战争,罗马平民则利用外敌进攻的时候离开罗马,让贵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这种斗争方式被称为“撤离运动”。到公元前449年,平民开展了三次“撤离运动”。这一运动(     
A.体现出平民家国情怀淡薄B.促使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
C.催生了罗马成文法的产生D.加剧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8 . 魏源《原叙》对“夷之长技”的赞许以及“师夷长技”的主张在二十年之后得到集体性回响。其时有感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郑观应、王韬、薛福成等一批洋务思想家发出“警世危言”,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广取“诸国富强之术”。这体现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救亡的正确道路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C.已经改变文化自大心态D.代表了新兴阶级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A.王权得以持续强化B.基层治理趋于规范
C.农奴的依附性减弱D.世俗学校广泛设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汉中后期的皇帝普遍子嗣较少,以致多位皇帝是由外藩入维大统,即他们不是上一个皇帝的儿子,而是选自其他藩王的子弟,且其生母不能跟随入宫。这(     
A.推动了豪强势力的兴起
B.易造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D.直接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