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计划遮住太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活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步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2019-01-30更新 | 3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019-01-30更新 | 162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注:图一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图二为1950年初中苏签订友好条约;图三为苏联专家指导中国工人;图四为中国留学生在莫斯科大学。                                     
材料二

——《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三   l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资金积累。
1953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化规划提供资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地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参照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新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7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卷(四川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4 .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回答:
(1)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其意义不亚于新航路的发现。西汉时期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哪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
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4)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
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
(5)以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主题,另拟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标题。(要求:内容具体,有新意。)
2016-11-18更新 | 6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卷(四川卷)
5 .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致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别。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走,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地,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6 . 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据蒲缇《梅森:300年的白金盛宴》等)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
(3)综上,任举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案例,就其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阐述你的见解要求:见解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2016-12-12更新 | 930次组卷 | 5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四川卷)
7 . (09年四川卷)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表2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3)根据表2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
8 .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
表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四,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2012-06-14更新 | 10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四川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