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是元朝画家龚开所作名画《骏骨图》,上边有龚开的题诗: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这类作品(     
A.以形写神突显人文情怀B.体现了文人画的精神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志趣D.是宫廷画的杰出代表
2024-03-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唐代的楷书注重字形结构与笔法、章法,但呈现出的风貌却不尽相同;而草书豪迈奔放,线条感强,但又遵循着书法本身的规则。这说明唐代的书法艺术(     
A.开始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B.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兼而有之
C.神形结合表现了人的精神气质D.体现理性和意趣相结合的特点
2024-02-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韩非认为君主应依天道立法,在实现天下安定之后应该“守静以待下,有为之治始,无为之治终。”韩非的这一主张(     
A.杂糅了佛、道哲学义理B.深受黄老无为思想影响
C.加速了大秦王朝的灭亡D.奠定了君主专制的基础
2024-02-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1942年毛泽东总结道:“我党在过去三个时期中,大革命时期更生动活泼,十年内战时期犯了教条主义,党内外都是一切打倒,造成孤立自己,直到现在坏的传统仍然存在。”为了改变当时的教条主义,毛泽东(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C.论证了联合政府的合理性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4-02-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要做的就是要形成大汉一代之学术,建构一个“兼容并包,参天贰地”,统合百家的庞大帝国之意识形态体系。汉武帝的这一诉求(     
A.促进了新儒学体系的形成B.重构了汉代思想专制的基础
C.符合外儒内法的治国要求D.标志着黄老治国思想的终结
2024-02-29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尼克松执政时期(1968-1974)美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变,美国既要与盟国建立较为均衡的伙伴关系,以此鼓励盟国承担更大的责任,同时面对苏联的核优势,美国提出要采取灵活态度,进行对话或谈判,以此实现力量平衡,这就是所谓的“尼克松主义”。这表明(     
A.美苏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C.冷战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D.世界局势正发生重大转变
2024-02-29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521年,受到神圣罗马帝国通缉的路德在萨克森选帝侯的保护下,隐匿在人迹罕至的瓦特堡将圣经新约译为德文。此后,粗通文墨的德国民众可以通过德文版圣经直接与上帝进行思想交流,横亘在信徒与上帝之间的罗马教会神职人员就成了多余。由此可见,宗教改革(     
A.极大提高了民族国家的地位B.使世俗王权逐渐超越宗教权威
C.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D.否定外在权威强调个人的理性
2024-02-2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理学为旗帜的新儒学的理性精神,在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的北宋时期,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达到顶峰。布衣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开启了活字印刷时代的先河,军事著作家曾公亮和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了火药配方和水罗盘指南鱼的制造方法。数学家贾宪在其《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所创造的开方作法本原和增乘开方法,600年后才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达到同一水平。天文学家苏颂在其《新仪象法要》中,描述了他与韩公廉等人合作创建的水运仪象台,其中有十几项属世界首创的机械技术,包括领先世界800年的擒纵器。建筑学家李诫著《营造法式》(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以其权威性作为建筑法规指导中国营造活动千年左右。

——摘编自董光璧《中国科学传统及其世界意义》

材料二   17、18世纪是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变的实质性时期,它以本身的科学成功影响并成就了这一实质性的转变。自然科学给这个时期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科学孕育的理性思维及其原则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政治经济社会领域都引起了新的变革。1718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并非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而是科学精神。科学在改观旧世界面貌的同时,也紧紧依持当下的社会史境。尤其是科学与宗教,它并不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无关的,在17世纪它只是一种基于神学的根据而进行的分化,而对神学的摆脱则可能标明科学已经取得了同科学的女王(神学)的分离。17世纪历史的中心点乃是科学精神的旭日东升,它以鲜艳的理性的光辉照耀着将临的未来。

——摘编自赵立坤《论17世纪科学革命的理性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科技达到顶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西方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这转变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
9 . 萧公权在评价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时说: “中明以后阳明学派以反对宋明理学之桎梏而发挥自由思想,亦图冲决网罗,肃清尊古守旧之结习……然其本身所据观点与所含内容,仍自旧学中蜕化而来,终不脱前人之窠臼。”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宋明理学的长期束缚B.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C.三纲五常思想的阻碍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10 .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论,乃至中国社会传统的组织和习惯,都被朱熹视为“天理”,但是人可能违反天理,因为各人秉赋不同,有清有浊,如果浊气抬头,天理就被“人欲”所取代,为了弥补人性的这一不足,理学家在方法论上(     
A.强调“知行合一”B.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C.主张“格物致知”D.重新构建儒家精神道统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