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4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在营建新都洛阳的过程中,创立了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垣结构,而且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城市中轴线布局的建筑思想,进一步强化了宫城的核心地位,使得政治中心更加集中。北魏洛阳城的规划(     
A.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政治观念B.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
C.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D.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
2 . 下表是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各遗址农作物遗存统计表。由此表可知,此时中原地区(     


稻米

大豆

遗址名称

数量(n)

出土概率

数量(n)

出土概率

数量(n)

出土概率

数量(n)

出土概率

双槐树遗址(河南巩义)

1426

54.80%

305

19%

5

2.4%

7

3.6%

班沟遗址(河南孟津)

40030

82.80%

6895

14.40%

668

11.80%

148

15.9%

苏羊遗址(河南宜阳)

23322

100%

170

50%

2589

80%

37

30%

注:n为遗址该区域采集的浮选样品数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基本形成B.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幅度进步
C.中原早期文明形成的条件成熟D.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4年,孙中山在北伐宣言中说道:“此战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反革命之根株乃得永绝,中国乃能脱离次殖民地之地位,以造成自独立之国家也。”该宣言表明孙中山意在通过北伐战争(     
A.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B.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
C.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D.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 . 班固在《汉书》中将刘氏的统绪上溯到尧,并宣称“汉承尧运,德祚已盛”。事实上,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清晰地载录了刘邦的背景,与尧毫无关系。班固此举意在(     
A.构建汉王朝政治统治的正统性B.扩大汉朝的统治范围
C.增强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观念D.营造统治者的神秘性
5 . 柳宗元说: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乡里组织与专制皇权,好比是君主官僚政治体制的上下两个端点,中间是庞大的职业官僚队伍。把帝制官府权力直接施之于百姓身上的,经常是乡里保甲组织。中国封建社会的乡里保甲组织(     
A.严重威胁了封建主义集权制度B.具有很强大的独立性和自治性
C.有利于帝制官府统治的社会化D.为封建割据势力发展埋下祸根
6 . 鱼鳞图册是明代征收田赋时作为凭据之用,故亦称“地亩册”。此法乃丈量田亩推行于全国,实始于明太祖。史载:“颁鱼鳞图册,以核天下土田。”明朝颁布鱼鳞图册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核实掌握全国田亩数量
C.征发赋役维护国家统治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 . 曹魏以后,各级官学全面衰落,只有士族家学呈现繁盛状态。因此,平民家庭出身的人才,总体上远不如士族家庭出身的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又反过来强化了人才出自士族家庭的社会心理。据此可知,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     
A.重视家世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B.造成了社会阶层的严重固化
C.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局面D.致使门阀士族垄断官僚阶层
2024-02-01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儒学的“天人感应说”“天人合一论”,把“天”人格化,说成是具有意志和感情的神,皇帝是代表天意而君临百姓,他的意志与天一样不可违抗,臣民对他只有敬畏和服从。这种思想被历代王朝作为治国理政的最高准则。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思想内涵丰富B.封建国家神权居于主导的地位
C.历代君主借助神权维护自身统治D.儒家学者和统治阶级互相结合
9 . 1971年,周恩来在全国公安会议上,批评了“文革”中的以权凌法,破坏公安组织、办案办法,以及规章制度的做法。他指出:“现在组织没有了,制度没有了,那套办法也没有了。”由此可推知,当时(     
A.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B.“文革”错误得到纠正
C.司法机关的职能被强化D.“拨乱反正”正式开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社会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其社会管理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一面。宋代文官成为皇权的代言人和地方社会管理主体。……在封建商品经济和对外弱势的双重冲击下,宋代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官僚贵族和富商豪强疯狂兼并土地,宋代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双刃剑”效应,人们为了利益的争夺,都慢慢撕去了“温情的面纱”。士大夫整夜宴饮,丝竹歌舞不断,富商大贾穿戴奢靡,僭越成风,连普通百姓也跟风效仿,相互攀比。在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面前,宋代士大夫阶层充分发挥了管理才能,通过宗族建设、家风塑造、宗教教化等主要手段,辅之以朝廷律法诏令,最终形成重德、至孝、诚信、修身的社会管理氛围。

——摘编自韦玉潇《宋代社会管理及其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材料二   建国后国家农村治理政策(部分)一览表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置乡镇政权、取消行政村建制。合作化期间形成村社合一局面
1958全国各地纷纷撤销乡政府,建立党、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983撤销人民公社、重建乡镇政权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村民自治进入发展快车道
2002中共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
2005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国家取消农业税
2008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2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2018国务院发布《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摘编自孙正、王玉坤《从“绅治”“统合”走向“数治”:乡村治理情景演变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治理独具特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后国家乡村治理的特点;谈谈对我国乡村治理的认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