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9年10月,重庆钢铁公司大胆突破“钢材是国家统配物资,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的思想禁区,成为全国第一家自销钢材的企业。自销钢材使重钢当年就获利1788万元,占到全年利润32.9%。重钢自销行为及实际效果,引起了钢铁企业以及其它行业的连锁反应,国有企业纷纷走向市场。这一做法(     
A.标志着国企改革全面推行B.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弊端
C.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0年12月13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召集各位副总理和负责人开会,对“大跃进”以来经济工作进行总结。他说:“我们做错了事,看来有一半是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在座的各位都在内。许多事情是我们提倡的……许多错事中,人为的因素占三分之一以上。既然这样下去不行了,就应当主动改正。”为此,中共中央实行(     
A.八字方针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双百方针D.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
3 . 秦朝选拔官吏按资历或劳绩来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称“量才授官”。秦律中的《置吏律》、《效律》等是关于职官建置、任免、铨选、考核的法规,对违规、违纪、失职的官吏,不仅要依法论处,而且撤职,永不任用。由此可见秦朝(       
A.只重视劳绩忽视道德危害巨大B.严苛的法律不利于官僚的稳定
C.有利于实现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D.非常重视各级官吏的选拔和任用
2023-07-20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元代青花瓷享誉海内外,其烧制原料主要来自西亚地区的钴料,器型厚重硕大,花纹装饰繁密,既有中原传统样式,如龙凤纹、缠枝牡丹纹,也有伊斯兰风格的变形莲瓣纹。元代青花瓷的艺术之美体现出(     
   
青花云龙纹梅瓶
A.中外文化交流融合B.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C.文人雅趣的熏陶D.心性学说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卫生基层组织的决定》,决定要求城市的每个街道和农村的每个乡都要有一个医疗卫生机构,提出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形式。根据上述决定,卫生部首先有计划地建立和健全县(旗、自治县)级医疗机构,同时责成县卫生院负责承担并指导全县的公共卫生工作。此后,卫生部又先后下发了《关于组织联合医疗机构实施办法》《县卫生院暂行组织通则》《县属区卫生所暂行组织通则》,推动广大县域逐步形成以医疗为中心,面向农村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到1952年年底,全国已有县医院(卫生院)2123所,病床37467张;“一五”计划时期,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区卫生所普遍发展成为区卫生院。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材料二   2009年至2011年期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我国45个县共安排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4843个,其中包括71个县级医院、427个乡镇卫生院和4412个村卫生室。随着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农村地区加强了对疫情的监测网络建设。农村地区已有10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3. 5%的医疗卫生机构和70%以上的实现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的乡镇卫生院。国家非常关注困难地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对其给予专项补助,并对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严重传染病患者实行免费或低收费治疗。

——摘编 自韩俊江、王胜子《试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21世纪初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应该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扮演哪些角色。
6 . 鲁迅说:“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如晋人荀氏作《灵鬼志》,亦记道人入笼子中事,尚云来自外国。”这表明魏晋时期(       
A.佛教已实现了中国本土化B.统治者力促佛道思想融合
C.佛教传播影响了文学发展D.儒学复兴已经提上了日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中国各地都发展出一定规模的票号、钱庄。清代中期后,山西票号几乎开满了国内各省。鸦片战争后,上海为代表的口岸城市,开始兴起钱庄。为了拓展在中国的国际贸易业务,外国商人将现代银行业引入中国,最早的就是一家英资背景的银行丽如银行。之后,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的银行纷纷在中国设立分行。经过市场洗牌,到19世纪末,9家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了45家分支机构。

——摘编自吴景平《中国近代金融史十讲》

材料二   近代中国银行业在1927-1937年“黄金时代”的发展,带来的成果包括存款业务猛增到了45.5亿元,大大超过了外资银行的该业务量(5.11亿元),占据了总发钞额的87%。近代中国银行业为当时的民族工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比如,棉纺织业就获得了压倒性优势的贷款支持,面粉业、丝绸业也获益显著。近代中国银行业在那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对于当时国家的救亡图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在金融领域的干预更甚,屡屡违反金融市场规律,滥发货币,从根本上葬送了人民对于该政府的信任,最终导致国民政府金融业的崩溃。

——摘编自[美]程麟荪《中国近代的银行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到清代金融业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并概括近代在华外资银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银行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主要表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9年,利物浦入港船舶374艘,载重量14574吨,出口船舶344艘,载重量12636吨,船只平均装载量38.3吨。……1730年利物浦的船舶进出口吨位达到37000吨,1750年上升到65000吨,1760年为100000吨,到1770年就突破了140000吨。……1700年利物浦居民为5000人,1720年为10000人,20年中增加一倍。1740年利物浦人口增至15000人,1760年为26000人,1773年进行人口调查所得出的数字是34407人……利物浦成为英国少数几个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不到一个世纪之内,利物浦人口增加十几倍,显然是移民造成这一情形的出现。

—摘编自张金鹏《大西洋的国际贸易与利物浦的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广州商人已经成为全国乃至海外远程贸易商人集团中最强势的一支,其足迹遍布全国和海外。对海外,广州商人成为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商业的重要力量。对国内,广州商人更是无所不往。明末清初所撰的《广东新语》记载:广州望县,人多务贾与时逐,以香、糖、果箱等,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南走澳门。1798年,来华长期留居的瑞典人龙思泰在《早期澳门史》中记载:广州不仅是广东货流中心,而且是全中国货流中心,福建、浙江、山东、直隶等十数省“每年都有大量的产品运到这里,换取西方世界的物产和制品”;同时,“中华帝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全部贸易,都以此地为中心”。

—摘编自黄滨《明清珠三角“广州—澳门—佛山”城市集群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利物浦崛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广州与利物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异同点,并简析广州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
9 . 1933~1938年,苏联实现了对进口发动机及相关配套设备的关键技术改良,原产于美、法等国的发动机分别被改装为苏制M—25、M—85和M—100等型号,并安装在这一时期新研制出的I—16歼击机、DB—3轰炸机和SB轰炸机上。这反映出此时苏联(     
A.国防工业取得重大成就B.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
C.西方贸易伙伴明显增多D.工业化道路具有灵活性
10 . 1668—1711年,英国人库克考察了澳大利亚东岸和新西兰,英国随即向该地移民,但重视程度一般。到1780年以后,英国加大了在澳大利亚的开发程度,并加强了与澳大利亚的联系。英国对澳大利亚殖民政策的改变说明(       
A.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B.孤立政策不适应时代要求
C.经济的发展需要调整策略D.黄金矿产的发现影响巨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