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4 道试题
1 . 东周不如西周,西周国力强盛,军事足以控制诸侯,是名副其实的中原共主,所有诸侯国都臣服。西周灭亡,东周王室建立,国力衰弱,不但不足以控制中原诸侯,而且北面临戎狄的入侵,南面临楚国的威胁。这种政治形势(     
A.根源在于礼法制度衰落B.客观上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条件
C.是少数民族发展的结果D.推动楚国率先成为春秋的霸主
2024-01-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司马迁在《周本纪赞》中认为当时周成王仍未迁洛邑,但何尊的铭文开篇便有‘唯王初迁宅于成周’的记载。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A.这表明《史记》的记载明显错误B.这说明何尊的记载是杜撰的史实
C.历史的事实是周武王营建了洛阳D.考古成果对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2024-01-1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把加强中高等教育、注重技术型教育作为新中国教育方针。结合苏联经验,1952年政务院颁布的《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强调培养大量中级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很快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被并入本科院校或降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少部分被撤销。到1952年底,全国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已有1701所,在校学生达到635609人。1954年高等教育部发布《中等专业学校章程》,将初级职业学校与技术学校统称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截至1957年,中专与技工学校的在校生数量已高达80万余人。以中专与技工学校为主体的中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需求迅速增加。1979年教育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经过试点后,该报告国务院于1980年批转。在此指导下,一批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建立,同时,以金陵职业大学为代表的13所首批职业大学也陆续建立。1983年,全国职业大学已达60多所,全国职业学校已有5481所,设置了近400个专业和工种,在校学生达122万人。一个从初级、中级(包括中等专业学校)到高级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基本确定。

——摘编自林靖《建党百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演进历程、历史经验与实践路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变化,并分析其意义。
2024-0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康德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8年6月,中央分管宣传工作的负责人召集中宣部和中央直属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开会,批评了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另一篇经邓小平、陈云审阅的关于按劳分配的文章的刊发,并指责《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社等单位负责人党性不强、把关不严。这说明当时(     
A.思想解放依然任重道远B.按劳分配原则获得普遍赞许
C.改革开放成为社会共识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从1954年开始大量聘请苏联技术顾问和专家来华工作,1954年比1953年增加两倍多,以后三年又分别增加46%、80%和62%。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31440套技术设计文件、3709套基本建设方案、12410套机器和设备草图等科学技术文件。这些举措(     
A.促进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B.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东汉时期豪族收恤宗族中的贫困者,蓄养宾客,收留破产流亡的农民,向他们提供救济和保护。豪族对依附农榨取高额地租,多为收成的50%。据此可知,东汉时期豪族势力的发展(     
A.深受儒家思想影响B.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C.影响国家财政收入D.导致门阀士族迅速崛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自强新政”兴起时,正值咸丰时期,中经同治、光绪两朝(19世纪60——90年代)。这个王朝是半殖民地状态下的封建王朝,丝毫没有资产阶级的气息,而且中央政府未曾提倡、主导“自强新政”,提倡新政的是几个大臣。最高当局驾驭在洋务派和反对洋务派的顽固派之间,掌握官场动向。企业都掌握在官僚手里,对民间办企业不是像日本明治政府那样全力支持和倡导,而是加以限制、阻挠。那时采取的“官督商办”的企业形式,是有别于东西各国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官”在企业中的辖制作用。民间企业在官僚和帝国主义压制下的成长,是极其艰难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指出材料中“自强新政”所对应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企业”成长艰难的原因。
2024-01-0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并西南夷,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皇帝被称颂为天下的主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法令由一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大大推动了华夏民族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强了华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与交流。汉承秦制,是秦统一王朝的继承与发展。至汉武帝时期,在实现了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和经济上空前繁荣的同时,积极致力于边疆的统一与发展。秦汉根据边疆各族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丰富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体制与政策,成为保障“华夷一统”的有效措施。

材料二   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统一性。辽、金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皆以中原王朝自居;西夏虽偏居西北,亦自认华夏。辽、金、西夏政权通过学习中原典章文化,尊孔崇儒,“修文物彬彬”,强调自身已达到“不异中华”的文明程度,以此自居华夏;同时坚持本族旧俗,有意识地保持民族文化传统。这时的华夏认同已超越了族类语言、习俗的认同,上升为更高层次的政治与文化认同,成为中华各民族共同的认同,从而使中华整体意识得到升华。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华夷一统”局面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华夏认同”的发展状况。
(3)综上,谈谈你对“华夏认同”演进与升华的认识。
2024-01-0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所示为出土于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里程简”(局部),通简从上至下分四栏,每栏从右至左分四行(列)抄写,计17行,地县驿置名20个,记载了从长安出发到河西张掖郡氐池县的通行地县驿置名称以及各地之间的具体里程。该文物可用于研究汉代(       
A.无为而治思想B.丝绸之路路线
C.郡国并行制度D.盐铁官营政策
2024·四川成都·一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不受中国政府管控的西方教会学校已遍布全国,学生被强制要求学神学、做礼拜,禁读进步书刊。1917年,蔡元培发表文章,强调教育应“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引发极大反响。1924年起,广东大量教会学校的学生开始通过罢课、离校等方式进行反抗,坚决反抗列强的文化控制,并自发建立“回收教育权运动委员会”,主张外国人在华所办学校必须经中国政府注册核准。19261927年初,湖南、湖北多地举行了“反文化侵略”“反基督教”群众性大会,运动很快风靡全国。

——据黄启兵《中国近代教育主权问题的流变》等

材料二   195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反帝教育,同时允许不反动的传教士留在中国,并协同各地拟定全面接收外国学校的方案。到1951年底,全国所有教会大学都已由政府接办,其中大部分改为公立,部分改为政府补助、人民办理的私立学校,其行政、财政及财产所有权均由国人掌握。对于外侨子女学校,适当增添了中文、史地和政治常识等课程。之后,“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成为国家明确规定的方针。

——据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   加入WTO后,我国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维护教育主权作出明确要求,还陆续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政策法规文件。面对多元的文化安全的微妙形势,党和政府立是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革新教育理念与合作方式,寻求教育领域的多边合作。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话语的中国特色日益鲜明,教育实践的中国经验日益成熟。

——据祁占勇、杜越、陈鹏《百年来国家教育安全的发展演变与基本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收回教育主权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20世纪二十年代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维护教育主权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维护教育主权和安全应坚持的原则。
2023-12-28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