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1941年春,美国与日本试图通过谈判达成一项临时和平协定,中国驻美大使获悉此事后,代表中国政府对美提出强烈抗议,由此又惊动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最终放弃对日妥协的打算。美国的这一选择(     
A.直接导致日本偷袭珍珠港B.反映了英美利益的一致性
C.表明和平已成为时代主题D.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学家唐长孺先生考证,西晋时门阀等级序列业已排定,虽有一些“新出门户”,如颍川庾氏、阳翟褚氏出身寒微,也有个别寒人因军功而被提升到士人地位,但大部分寒人地位卑贱,仕途蹉跎,无法涉足士流。由此可知,西晋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不畅B.察举制的弊端凸显
C.门阀制度达到鼎盛D.统治基础受到削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高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革命口号,对封建统治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击,在政治上、经济制度上、思想意识、社会生活领域,都进行了“大清洗”。这是清朝统治第一次遭受长时间大规模“袭击”,农民阶级继续进行反压迫、反饥饿的农民运动,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起了暴力革命运动,统治中国几百年的清朝终于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打击下,敲响了丧钟。

——刘青花《浅析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260多年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扫除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道路的障碍,是中国由君主专制统治迈向民主政治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新纪元,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的程序,对中国政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它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闸门,是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禁止贩卖人口,倡女权,易服饰”。这些措施(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B.使中国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
C.消除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5 . 诗句“两袖清风遗世立,一心科学为苍生”表达了人们对已故科学家袁隆平的敬仰和缅怀,这种崇敬之情源于先生在农业科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下列属于袁隆平成就的是(     
A.成功研制原子弹B.培育,优化杂交水稻
C.改进巨型计算机D.把宇航员送人外太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按照孙中山的早期设想,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政府应该走以宪制为中心的合众建国道路。然而各种政治势力的重心不在宪政上,而在争夺国家的最高权力上。内阁制也好,总统制也罢,都只围绕着争夺国家最高权力。这反映了民国初年(     
A.军阀割据混战B.共和制有名无实C.列强加紧侵华D.顽固派争权夺利
7 . 纪后的文帝改革,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公元490年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改革侧重于“形而下”的部分,后期的改革则注重于“形而上”的部分;前者务实,后者务虚;前者重绩效者求声势。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那些最为切合实际、最有实质效益的措施与做法,都是冯太人的作为与贡献,而它们的推行与见效,则为真正归属于孝文帝主持的后阶段改革奠定了基础。也只有明确地区分了整个改革的前后阶段的不同主持人,我们对魏孝文帝在改革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改革运动中所占有的地位,才可以做出比较公允恰当的评价。……正如宋代叶适所认为的那样,拓跋宏“始迁洛邑”的举措,乃是错误的抉择,属于“根本既虚,随即崩溃”。至于迁都后所推行的那些“汉化”措施,那就更值得商榷了。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形而下”和“形而上”进行解读。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点评。
8 . “周王给予地方诸侯的恩惠和优待明显高于在中央朝廷服务的王室官员,除了一些关系到王室利益的诸侯继位等事务外,没有证据显示中央朝廷曾试图干预地方封国的内部事务”。材料表明西周(     
A.宗法制巩固了封建统治B.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C.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
2022-09-23更新 | 3888次组卷 | 50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太祖时期,他启用陈桥兵变前的亲信幕僚充实枢密院,如拜赵普为枢密使、李处耘为枢密副使、王仁赡为枢密副使。宋太祖意在(     
A.加强官员监察B.集中财权C.提高行政效率D.控制军权
10 . 中统二年十一月,元朝开始设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有征伐之事,则或置行省,与行枢密院迭为废置”。可见,最初的行省(     
A.是中书省派出的机构B.反映了民族歧视倾向
C.适应了军事征伐需要D.具有临时派遣的性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