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D.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2023-06-16更新 | 689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知识背默大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为满足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A.管理理念的发展变化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混合经济的不断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中小地主大量增加,官田已不再是主要的土地占有形式,大多数土地被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占有,形成私人田庄,有少部分土地归自耕农所有。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政府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形成
2023-02-25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竞赛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内”,指的是中央政府或中央政权。所谓“外”指的是地方政府或者地方分权。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内轻外重”,反之则为“内重外轻”。内轻外重可能引发割据分裂局面,促使统一王朝走向瓦解,这是汉、唐两代的教训。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的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灭国的危险,这是宋、明两朝的结果。因此,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轻重相维,也就是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使地方有适度的分权…轻重相维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历史总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地郡县分布的变迁

西汉西晋隋代唐前期
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2县会稽等5郡57县会稽等7郡43县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豫章郡19县豫章等6郡58县豫章等7郡19县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建安、晋安2郡14县建安郡、临川半郡5县福州等5州28县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行政区划的变革从撤地设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整县改市,撤县设区到以乡建镇,走的是一条通过城乡整合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行政效率的道路。但变革的期望绩效与实际绩效存在一定差距,变革的经验和教训并存。

——摘编自杜蓓蕾《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这种演变趋势的根本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地郡县变迁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地方行政区划变革的主要因素。
2022-10-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赛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一欧洲学者估算的19世纪的欧洲国民生产总值,但这样的估值在细节上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


表1部分欧洲国家的成人识字率(百分比)

国家1850年900年
苏格兰8094
苏格兰和威尔士67-7096
法国55-6083
普鲁士8088
意大利20-2552
西班牙2528

表2部分欧洲国家的小学入学率(每万人)

国家1830年1850年1900年
德国170016001576
英国90010451407
法国7009301412
西班牙4006631038
意大利300463(1860)881

——以上材料均出自(美)龙多·卡梅伦等著《世界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欧洲国民经济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样的估值受到质疑的原因。
(2)能否根据材料二论证材料一?请说明你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历史研究中收集史料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2022-10-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与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如下表,取得表中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7.5%工业总产值增长145%
农业总产值增长48.5%
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约30%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C.统一财经的实现D.抗美援朝,巩固政权
2022-10-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怎样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3)如何理解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并举一例说明。
2022-08-1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样是打破血缘贵族政治,梭伦突出的是按财富划分社会等级,商鞅则按照军功划分政治地位;前者承认并鼓励私人创造财富,后者则引导国民埋首农田或扑向战场。商鞅变法后,很多平民开始走向政治道路,张仪、吕不韦、李斯等来自他国的移民跻身卿相,在这一点上,商鞅变法比梭伦改革要更彻底。这种社会层级过度平面化的政治使王权也受到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强化君主权威才能阻遏混乱、维护秩序。而雅典濒临海洋,以工商业立国,居民也多是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移民,人口约20万,这样的小城邦更容易实行民主制。

——摘编自张国刚《商鞅的变法之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性质、内容、依据、程度、结果中任选三个各方面,说明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在重构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时两国的经济基础、思想氛围两个方面,简析造成两场变法重构的社会等级秩序截然不同的原因。
2022-08-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古代农业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也养活了众多的人口。但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自然科学在农业中的运用,把中国传统农业抛在了后边。有识之士不断反思中国传统经验型农业的内在缺陷,梁启超曾分析,中国传统观念使得自然科学知识与农业生产严重脱离。甲午战后,人们似乎达成了“振兴农工,实富强之本”的共识。在维新派的呼吁下,百日维新期间农业改革的诏书措施主要有: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发展我国的农业;建立农业行政机构,专督农业生产;引进西方农学,发展农学教育,设立农务学堂,编印外国农书;民间要“广开农会”,以利推广农业技术。上述措施并未因戊戌政变而中断,而是在地方督抚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深化执行。戊戌变法时期的农业改革,使我国传统农业不论在技术体系上还是农学体系、经营方式上,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摘编自张守权《戊戌变法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改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重视改良农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变法农业改革的意义。
10 . 法律和教化。

材料一   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论曰:“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也,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太平御览·第六卷》

材料二   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它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其影响更加显著。


(1)概括材料一中判决案件的两种结果及依据分别是什么?这种现象反映出西汉法律实施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图中①②③④任选两个国家或地区说明其在法律建设上的主要成就。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