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材料二   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形式进行宣传,主张“中西结合”,对两者进行融合统一……尽管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促成了民主共和社会思潮,但辛亥革命并未进行深刻的社会思想变革。随着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既要政治革命,更需思想革命,只有破除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于是,他们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所以新文化运动带有为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

——摘编自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9-12-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冬学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威廉·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中指出:“在生物学意义上,携有这些疾病并产生抗体的文明社会,对于不曾遭遇过这些可怕疾病的邻居而言是危险的,这使得文明社会的地域扩张更加容易。”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14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助推了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的发生
B.16世纪,欧洲人将天花等疾病带到了美洲是建立殖民地原因之一
C.1665年,牛顿因躲避鼠疫回到乡下,这成为他科学生涯的黄金岁月
D.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交战各国几乎都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公共粮仓“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来,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事业的重点是救济贫困,组织形态以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18世纪20年代以后,教区相继建立济贫院,“济贫院体制”逐渐发展。到18世纪70年代,全国约有2000所这样的济贫院。19世纪30年代起,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1834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48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并增设济贫部(1847年)地方事务部(1871年)教育部(1899年)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

——摘编自王薇《英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历程、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以前和宋朝以后社会救济的不同,并说明古代社会救济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社会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英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救济的启示。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范围中国世界(欧洲)
1000年—1500年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出现罗盘针(指南针)突火枪,《清明上河图》、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明成祖设立内阁制欧洲文艺复兴、西方近代科技兴起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500年—1700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抵达中国,并与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英国光荣革命
1700年—1800年雍正帝设军机处欧洲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北美独立、法国大革命
1800年—1900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法里德·扎卡里亚《美国.新闻周刊》


请回答:
(1)11—16世纪是世界近代历史社会转型的酝酿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在“历史机遇”面前有利于社会转型的表现和结果并分析原因(原因按角度归纳特点、只答四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的表现。归纳概括11至19世纪欧洲的时代特征。(时代特征按角度归纳从三个方面思考)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展开,结合所学给予说明。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刚刚结束,丘吉尔在给杜鲁门的电报中表示对苏联的威胁“深切关注”。到1948年10月,丘吉尔明确阐述了“三环外交”方针。“第一个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个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一个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存在,一旦它们连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翻它们,或敢于向它们挑战。”英国是唯一在这三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摘编自赵伯英《欧洲一体化的动力、矛盾与前景》

材料二   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时期,还是1500年前现代国家体系的建立,直至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都与欧洲地缘政治息息相关。因此,谁能够主导欧洲事务,谁将能够发挥在世界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影响力。二战结束后,美国为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并实施了“金元外交”政策,并选择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援助直至拉拢。

——摘编自郝立英《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后美国“金元外交”选择西欧国家的原因。
(3)根据上述并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二战后英美两国出台的外交政策中得出的认识。
2019-06-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年青年教师解题大赛历史试题
6 . 16—19世纪,自然科学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物理学成就斐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例如,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体现了学者传统的工匠传统的结合。伽利略很重视实验,同时,伽利略也很重视数学……这就是他在实验的基础上,能够做出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如落体定律。摆振动、合理定律等。

——摘编自金文玲、毛建儒《对近代科学在西方兴起原因的分析》

材料二   《牛顿哲学原理》一书则是把牛顿思想通俗化的一种尝试。伏尔泰声称该书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的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他通过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例如那个家喻户晓的说明牛顿万有引力理论产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伏尔泰的手笔。

——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

材料三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法是源于事物本性的必然关系。就此而言,一切存在物都各有其法。物质世界有其法……人类有其法。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伽利略研究物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物理学革命发生于欧洲的思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宣传“牛顿思想”的方式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牛顿思想”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7 .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代16001670175018011851186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2513.521.027.551.062.3

造成表中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圈地运动开展
②工厂制度确立
③电力设施应用
④交通工具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2019-07-23更新 | 24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届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历史卷
9 .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2019-01-30更新 | 1777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公主岭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学科竞赛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美国商务部和电子协会1998年的统计,近几年信息技术成为美国雇佣职工最多的行业(约1500万人),其职工工资比全国私营企业平均工资高出73%,而传统制造业加在一起的就业人数不过150万,其产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而与信息技术直接和间接有关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则高达80%.据此推知
A.信息技术比传统制造业地位更加重要
B.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传统制造业衰落
C.知识经济是美国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
D.自由主义思想促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