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史料记载,较早进行栽培并向外传播扩散的是亚洲棉。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被销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的港口,希腊商人再将这些棉纺织品从埃及和波斯贩运至欧洲,罗马商人后来也参与其中,使得棉纺织品成为一种令社会上层垂涎的物品。公元10世纪后,印度棉纺织业逐渐突破家庭生产,作坊制日益普遍,甚至出现职业织工,专门为国内外的贸易供货,并形成特色棉纺织产业,如孟加拉因优质的细平布而闻名。

——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材料二   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棉花原料进行仿制。英国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创新发展出了印花技术,并带动本国棉纺织业飞速发展。1860年以后,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区的市场,并已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1786年,在丰厚利润的刺激下,棉花种植很快推广到美国大片地区。1793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19世纪,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适宜棉花种植新领土。为了大规模扩大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在成功地摆脱殖民化后,印度、中国等国开始积极地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当地的资本家更是将棉花视为民族主义振兴的象征。风水轮流转,当棉花在亚洲再度兴起之时,欧洲的棉花产业开始走向衰落。此前的棉花产业中心——曼彻斯特、米卢斯、巴门和洛厄尔——到处都是废弃的工厂……棉花帝国,至少由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已经崩溃了。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印度棉纺织业发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国成为棉花帝国的共同原因,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棉花帝国流转的历史启示。
2023-05-2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2 . “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男子成为经济生产的中坚,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因而他们在财产的分配上就具有较大的发言权。男子必须确认自己的子女,并按男性世系,将财产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男女在生产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导致父权制最终取代了母权制。”上述材料阐述的是
A.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背景B.父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C.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D.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2022-03-2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会造成什么后果?列举汉武帝“矫秦县之失策”的具体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在地方设置行省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真正地确立起几千年的华夏文明的法制传统。西周提供了“礼”,一种带有强烈伦理色彩的习惯法,经儒家学说理论化而系统完善:秦汉提供了“律”,一套以惩罚为主的严格的行为规则,经历朝修订与注疏而至大备。但是,“礼”与“律”只是掌权者统治民众的工具。与皇帝的意志相比,它可随意被更改;与民间情理相比,它可常常被遗弃。它借以施行的力量,不是基于永恒的正义,而是基于可怖的暴力。

——摘编自焦峰《契约精神的自然法背景》

材料二 古罗马人在文化方面原创性的东西不多,但他们的法学理论却成熟完备,丰富精深,西方现代立法理论三个最重要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财产所有权不容侵犯,在古罗马法中均有充分体现,它们在罗马社会生活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罗马法律所以能超越古代东方乃至古希腊的关键在于,古罗马文明实际上融合了数百各民族与国家的文化与观念。

——摘编自陈刚《自然法·所有权·契约观念——罗马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秦汉相比古罗马法律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考,才提出各种不同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和纲领的。而且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秦汉以后,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直到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二程和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等,贯穿这些思想家的一条主线,就是儒家思想学说日益走向哲理化的过程,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结。

                                                                              ——《葛兆光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材料三: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东学西渐”对于欧洲而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为了争霸,欧洲诸国就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

——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宗旨的背景。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6至18世纪欧洲“东学西渐”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现象的相同之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历史悠久、体系严密。特别是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作为考选官员的形式在技术上已臻于完善,其体现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精神深为当时欧洲各国所仰慕,并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创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中国传统文官制度并没有在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获得新生,而是随着大清王朝一道覆灭,在欧英国家的侵袭下,中国仿照西方开始了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艰难探索。

——《中国传统文官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賍制”造成的政治乱,问题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并没有在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获得新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与英国文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2019-01-1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六科联赛历史试题(选考)
7 . [历史—选修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预期(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在巴尔干半岛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R. 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关于一战的战争责任问题,中国学者潘人杰、李巨康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乏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者对于一战战争责任的认识。
8 .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材料三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四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主要的社会福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三、四,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变迁对我国有何启示。
2016-09-27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等五校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儒家有着丰富的人口伦理思想。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孔子把人口分为“君子”和“小人”;孟子则进一步把人口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荀子将人口划分为“士农工商”,认为“工商众则国贫”。孔子认为人民生活富足后就应该接受教育,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培养为国效力的合格人才,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性,主张“礼之用,和为贵”,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孟子首次系统提出了建立“人和”社会的理念,认为战争、政治胜负的关键是“人和”。

——据蒋琴《先秦儒家人口伦理思想初探》等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认为“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患矣”。1924年,他却指出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相比人口数量,孙中山更重视人口的其他问题。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饬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令”等,同时力主引进外资和“外才”;在国内移民方面以国家的力量来主导,以外国有经验的人士辅助,达到发展经济、舒缓人口和巩固边防的作用。他还主张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在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多设想,以“为人民谋社会种种之幸福”。

——据李道缉《孙中山人口思想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家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人口思想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近代人口思想的认识。
10 .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实质意义。
2023-09-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国古代史知识竞赛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