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二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三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1)材料一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指出诗中描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及这一事件带来的危害。
2 . 1856年,8月1日,《英国母亲日志》刊载《健康指南》一文,开篇即言:“没有什么东西比健康更重要”、“要享受健康,就必须呼吸洁净的空气”。1884年12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则刊登了“新世界专利”的广告,推销空气呼吸器。引发英国19世纪关注新鲜空气的原因包括
①工矿业城市的出现②大批人口流入城市③工厂制成为经济发展形式
④英国政府的立法保护⑤科学知识指的进步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2020-09-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6
3 .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银行破产,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AIC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巨人接二连三倒下。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此次金融危机看作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请回答:
(1)造成美国历史上1929—1933年“大萧条”的基本原因有哪些?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使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2)20世纪的“大萧条”重创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而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3)“二战”后,建立厂美国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目前深陷金融危机的欧洲小国冰岛,为了稳定其货币体系,它应该向这个体系中的哪个机构申请贷款?理由是什么?
(4)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你认为中国应持何种态度?你知道中国政府已经采取哪些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对策吗?
2020-09-0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高中历史知识竞赛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粮食总产量
(万吨)
棉花总产量
(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上缴农业税
(亿元)
粮食棉花
19501321369.216.755.919.1
195114369103.18.74921.69
195216390130.414.126.527.03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材料三   


材料四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4)材料四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
2020-09-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高中历史知识竞赛试题
5 . 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________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________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________,具有________;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________④历代统治者采取________,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020-10-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挑战赛历史试题
6 . 对下表所示世界人口变化状况分析的选项正确的是
A.各大洲的人口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B.世界大战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口增长
C.欧洲人和具有欧洲血统的人增长最迅速
D.美洲作物传播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
2020-09-08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高中历史知识竞赛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徽商的资本组合形式是多样化的、灵活的,主要类型有自由资本和借贷资本相结合、独资和合资相结合、委托和非委托经营相结合等。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地,主要从事远距离的商品贩运贸易。徽商本质上是儒商,其经营策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以德治商”。徽商有很好的品牌意识,注重这种无形资产的建立,涌现出一批“老字号”。他们认为商家与顾客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如果一时贪图小利或敲诈顾客,虽然能给自己带来暂时的利益,但却毁坏了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石。徽商重视教育,自古至今已成为习俗,纳入其生命的一部分,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徽州人文化底蕴深厚,“富而教不可缓”是徽商笃信的信条,正是如此才“代不乏人”,使徽商几百年不衰,造就了一代徽商帝国。

——摘编自黄兴模等《徽商兴衰启示录》

材料二 太平天国时,徽州是太平军的活动中心,当然也就成为清军镇压太平军的主战场。频仍战事,兵连祸结。徽商深受其扰,先是地方地主武装团练的输捐搜刮,后是曾国藩亲自督师祁门,明火执仗,纵兵大掠,徽州府被洗劫一空。清军在徽州烧、杀、掳、掠,使富丽的徽州尸横遍野,庐舍为墟。徽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备受摧残,大伤元气。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使徽商遇到了强劲的敌手。徽商在省外各地经营的钱庄,敌不过外国商人的银行。洋商的活跃,洋货的倾销,使徽商不堪一击,当年的风光已成明日黄花,最后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淡出商业舞台。

——摘编自张家康《徽商是怎样由兴盛走向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商的成功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徽商衰落的原因。谈谈你对徽商兴衰的认识。
2020-07-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8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材料旨在说明英国
A.工业化成就光辉灿烂B.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C.是其他国家学习榜样D.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必然性
2020-07-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全面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步骤,为全面改革制定了蓝图。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并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我国这期间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

——摘编自汪海波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   199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这就标志着国家正式取消全国范围的粮食统销。……随着全国范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依次逐步取消,与此相随而生的粮票制度也走向解体并消亡。

——张艳国、彭白云:《论新中国粮票制度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家推行的粮食政策及其反映的经济体制,并分析这一经济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这期间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粮票兴废的认识。
2020-07-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时间产量内销外销
1832—1837年(平均)260.520060.5
1861年312.5202.5110
1871年409.5202.5207
1886年567.46205362.46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茶叶交易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