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1 . 西周初期,“王家”指周王个人的家庭(排除那些已建立宗族的周王兄弟)及维持其财产的管理系统,与“王朝国家”(指中央政府官员体制)均代表周王进行运作。西周后期,“王家”与“王朝国家”分离,“王朝国家”逐渐获得“自我决定的运行体系的特点”。这一变化(     
A.反映出集权体制下的局部调整B.推动了周王朝的官僚化进程
C.淡化了权力分配与血缘的关系D.表明人文精神促进理性行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中国百年金融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许多次改革,而其中最具影响力、意义最深远的当数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此次改革是中国货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之一,促进了战时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抗战的胜利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次改革(     
①以银元为法定货币②将白银收回国有③统一了货币发行权④开始发行金圆券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 . 英国领导人“极度害怕共产主义的领导,他们相信希特勒的扩张目的可被英国利用了来摧毁苏联和摆脱欧洲共产主义的威胁”。由此,张伯伦政府暗中纵容了“对共产主义国家的破坏”。材料强调的是(     
A.意识形态导致绥靖政策实施B.英国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C.绥靖政策助长了希特勒野心D.绥靖政策给欧洲带来了巨大损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7年,列宁指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但为了社会主义的胜利,我们必须向小农让步。” 1922年又指出:“必须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凡愿自行耕种的公民,有权无限期地使用土地,经营农业。” 以上论断(     
A.旨在巩固新生政权B.有助于赢得卫国战争胜利
C.规范小农改造方式D.实践并丰富社会主义理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词中言及六朝的,南宋的篇数远多于北宋;南宋词作又集中于时事词,时事词又集中于抗战词。宋词所赞美的六朝人物多有北伐经历,对一些清谈误国人物则予以痛责,包含着对历史教训的总结。这表明(     
A.爱国题材是宋词主要题材B.南宋的边患明显大于北宋
C.南宋词人浓烈的家国情怀D.南宋抗战词创作成就更高
2024-03-06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派的机关报,该报每份售价4.5便士,对于工人读者来说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它出版后很快发展成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宪章运动受到各阶层广泛拥护B.无产阶级对自身权益的关注
C.工业革命极大提升了教育水平D.宪章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024-03-06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创新部)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西方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于1842年指出:“一个15世纪的优秀的佛罗伦萨人真诚地相信并认为:他正在复制古人的作品,事实上,他正在创造一些崭新和无限美丽的东西。”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佛罗伦萨人(     
A.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D.猛烈批判封建专制王权
2024-03-02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4世纪末,东北罗斯人对罗斯的历史、文学与艺术的兴趣大大加强,他们称呼自己为“大罗斯”,称呼西南罗斯为“小罗斯”。15世纪末,“俄罗斯”一词出现,并在罗斯人群中广泛使用。这反映了俄罗斯(     
A.民族意识得到加强B.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C.中央集权体制加强D.逐渐摆脱金帐汗国统治
2024-03-02更新 | 46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上层政治核心部分属于世官,底层社会治理则由乡举里选。虽然世官也有选拔,但其选拔限定在世袭贵族范围内。至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军功制和养士(门客)制渐成社会主流。

——摘编自孙录见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隋朝科举制是在继承察举制的基础之上开创的,虽然二者都有“举荐入仕”的过程,但科举则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考察。唐朝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包括秀才、明经、明法、明算、进士等科,以明经(以经贴为主)、进士(以诗赋为主)两科为重。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形式、内容多为临时决定,主要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等科。平民和官员均可参加。至武则天时,又出现了殿试和武举。宋初,统治者不仅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还实施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天子门生”渐成传统。宋神宗时,取消了明经等科,专试进士,并以时务策为主。此外,政府不仅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还对试卷进行糊名、誊录处理。宋代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天下学子趋之若鹜,各种官办、私办书院相继涌现,不仅推动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流派的出现,还引发了社会对书籍的巨大市场需求。

——摘编自李虎《科举制演变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至宋朝科举制发展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4年,《北京大学日刊》发表《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其中征答心目中的大人物一档,其结果:孙中山第一,陈独秀第二,国共两党旗鼓相当。这反映出(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改善B.国共合作被民众所认可
C.农村土地革命深入人心D.中国共产党影响力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