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华夷之争是贯穿春秋战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西周时期,华夷之争已比较激烈。到春秋,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后人概括当时的形势为“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下面对这一段历史的解释错误的是
A.中原霸主齐桓、晋文事迹即是华夷之争的体现
B.戎狄蛮夷与华夏的区别主要是在种族血缘方面
C.华夷关系并非只有斗争,双方也存在密切交流
D.华夷之争也促进了华夏认同,丰富了华夏文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葛洪,晋代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其在百卷巨著《玉函方》的基础上,编选和收集各种简便易行的医疗技术和单验方,又撰成《肘后备急方》3卷。《肘后备急方》可供医家随身携带以备救急检索之用,所以近世有人称之为中国最早的“医疗救急手册”。《肘后备急方》记录了各种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杂病,以及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急症和六畜病的治疗方法。对一些急慢性传染病的记载,在我国医学文献中是首次记录,有些还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记录。其中提出用青蒿治疟,这种方法不仅在当时有实用价值,而且成为我国现代研制青蒿素的线索,由此发明了一种高效、速效和低毒的抗疟新药。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葛洪《肘后备急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葛洪及其著作《肘后备急方》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到了汉代,一套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形成了,其中赋是人头税,分算赋、口赋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和隋朝,由于均田制的实施,赋税制度又把田租和人头税合并,演变为以户为单位的“户调制”,唐朝初年,户调制发展为以丁为征收单位的租庸调制。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正式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历九年(公元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这种新税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除山西、贵州等少数地区以外,其余各省都已实行“摊丁入地”,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丁银成了田赋的一项附加数额。

——摘编自侯绪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线索》

材料二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发源于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封建户籍制度逐步确立,唐宋时期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在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特权户籍以官户最为典型,可以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罚等特权。三国时期规定军户的儿子仍为士,士兵的女儿也只能在军户内嫁人。匠户主要指各种手工业者,唐朝政府明确规定:“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人诸色。”统治者根据户籍管理中在册的人口多少来征收赋役,因此,户籍管理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统治者征收赋役的情况。同时,政府通过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限制其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治安的稳定,进而保障统治者的政权稳定。

——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户籍制度关系的理解。
4 . 真相的裙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真正教导亚历山大的时光只有3年。上课是在一个前后贯通的山洞里。他按照希腊文明的最高标准塑造着亚历山大。他让14岁的少年喜爱上了希腊文学与荷马史诗,并对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广阔的知识产生热情。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为教育亚历山大专门写了《论君主》和《论殖民地》。

——潘岳《战国与希腊》

材料二亚历山大吸取波斯的教训,十分尊重埃及本土的宗教。……他深入内陆,拜访位于西瓦(Siwa)的宙斯——阿蒙神庙。从神庙回来,亚历山大着手在先前经过的入海口兴建了一座新城,取名亚历山大里亚。这是他兴建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时值公元前332年4月。

—陈超、刘衍钢《地图上的古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亚里士多德力图把亚历山大塑造成为怎样的“理想君主”。
(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是如何成为亚里士多德眼里的“理想君主”的?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线索。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


——【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如图,判断“葡萄牙人的航行”路线是图中的(填写序号),“西班牙的航行”路线是图中的(填写序号)。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行给世界和欧洲带来什么影响。

西方民主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始于英国思想家洛克发表的《政府论》。洛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反对“君权神授”,认为每一个人的权利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从而率先提出了“天赋人权”的口号。孟德斯鸠等提出了民主制度的构想。平等、民主、自由和人权这些原则最初是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提出的,至18世纪逐步被融进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中。

——摘编自伍柏麟等主编《新编政治经济学》


(2)概括以上材料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英国棉纺织品生产及出口状况
英国棉纺织品产出总值(百万镑)英国棉纺织品出口价值所占比例(%)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地区所占比例(%)
欧洲亚洲中东
178417865.420.442.800
1824182633.152.649.96.42.8
1854185656.961.329.424.712.4

——数据引自晋兰天《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


(3)概括以上图表所反映的变化,依据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70年代出现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此后西方金融资本在缺乏公共部门有力监管的情况下强力扩张,美国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经济问题。

——摘编自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4)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方面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调整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1-06-21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标准变化表


——摘编自蝴蝶《中国共产党入党资格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启示》

材料二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实践主题与主要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并非是一种固化僵硬的形式,而是呈现出符合历史条件与时代特征要求的诸多不同表现形式。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呈现出两个面向的基本特征:即一方面是对外面向民族复兴的逻辑线索,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解放,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伟大愿景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对内面向民生凋敝、发展困顿的逻辑线索,争取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实现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为求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构筑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张明《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三重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践行初心和使命在革命道路上所进行的探索。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0年前后,热播的电视剧《新安家族》以清末民初民族资本的崛起为背景,以徽商中的汪、许、鲍三大家族为争取民族自强而与外国列强资本展开殊死较量为线索,再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经济波澜壮阔的风云变幻。故事梗概如下:

清朝末年,东南钱业的两大家族,鸿泰钱庄汪家和永丰钱庄许家,是新安商会中的竞争对手。由于洋人垄断对外茶叶贸易,对华商掠夺盘剥,汪家老太爷决心要与洋人展开公平竞争,开辟洋庄茶(茶叶出口贸易)市场。然而,许家独霸洋庄茶市场多年,竭力阻挠汪家。新茶季到来,汪老太爷避开许家的攻势成功“试水”1000担,初步进入洋庄茶市场。后来,许善夔(许家代表人物)诬陷汪家,将汪老太爷拉下会长宝座,自己成为新会长。经过一番波折,汪家的生意在武汉复苏,在一场洋商欺凌民族资本的金融纠纷中,众华商在武汉各行业的全力支持下最终取得胜利。两年后,鸿泰程天送(汪家后人)带着从武汉吸纳的巨额资金回到上海,展开向洋商商会公开讨要公平商权的行动,这场茶叶大战以鸿泰钱庄汪家取得完胜而告终。20多年后程天送已成为上海滩最重要的民族资本家、鸿泰银行的领袖,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以商会会长的号召力,支援前线、发表演讲、捐钱捐物,并且鼓动华商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


要求: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故事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8 . 阅读史学著作的目录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著作的主要内容,梳理著作的基本结构和线索。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第二章秦代事迹:始皇治法;始皇拓土;秦之失政;二世之立;

第三章秦汉兴亡:陈涉首事;刘项亡秦;诸侯相王;楚汉兴亡;

第四章汉初事迹:高祖初政;高祖翦除功臣;高祖和匈奴;汉初功臣外戚相诛;汉初休养生息之治;封建制度变迁

第五章汉中叶事迹:汉代社会情形;儒术之兴;武帝事四夷(一至七);论武帝用兵得失;武帝求神仙;武帝刻剥之政;巫蛊之祸;昭宣时政治情形;昭宣元成时兵事(一至四)

——吕思勉《秦汉史》目录节选

(注:“昭宣元成”分别指代汉武帝之后的四任君主,即: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


材料目录共五章,每章包含若干小节。请在阅读该目录后,选取其中一或多个章、节,结合所学知识,对秦汉历史的发展进行简要评述。(列出所选章节;评述历史要求史论结合、叙述完整、评价合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治和德治都是实现人治的工具和手段,以维护君权为目标。但儒家德治的保守性适应不了当时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而法治思想完全忽视并否定道德价值的内心自觉作用,只有儒法融合发展,才能克服彼此缺陷。秦亡后,汉朝统治者充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经过汉初的无为而治的过渡,德治与法治在汉武帝时期走上了融合发展的道路。在汉武帝的支持下,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自此,封建统治者把德法并用,德主刑辅作为治国的策略,礼法文明开始取代礼乐文明占主导地位。

——摘编自王欣《先秦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礼法结合的理念与制度成果深刻影响到了东亚儒家文化圈内各个国家的法制文明建设。儒家纳礼入律,借助礼义道德的力量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但封建法律的立法指导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对封建等级秩序的维护,在其禁锢下,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法治观念难以成形……时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正是传统礼法治国思想在当代的表现形式。礼法结合的治国方略并不因为传统而过时,关键在于要与世推移,以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自杨鹏程《礼法结合: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基本线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治法治融合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2)据材料二,概括“礼法结合”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礼法结合的治国方略”中"礼”、“法”的内涵。
10 . 明晰历史基本线索是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关键。近500年来英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是
A.战胜专制王权——形成民族国家——成为福利国家——完成工业革命
B.形成民族国家——战胜专制王权——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福利国家
C.战胜专制王权——形成民族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福利国家
D.形成民族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战胜专制王权——成为福利国家
2021-06-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