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有学者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书体时说(它知道稍纵即敛,那样的克制与放纵--克制是放纵的克制,放纵是克制的放纵。亦有飒爽之姿,亦有缠绵之态,点染之余,只觉得生活是这样小桥流水、绿雪诗意。”该学者所述的书体是(     
A.篆书B.楷书C.草书D.行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淮流域“华夏”人口的增多,原来的“华夷之辨”的血缘标准逐渐被地缘标准替代,并最终形成了以文化水平高低为区分标准,从而使得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农耕社会与血缘观念相对淡薄的游牧社会之间的人为界限随之加强。在“华夷之辨”演化的过程中,随着民族交往的频繁,“华夷严防”逐渐被打破,“天下一家”观念在进一步形成。孔子以“礼”区分中国和四夷,并认为两者可以互相转换。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民族观,认为中国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修德,具有才能,都可以成为统治民族,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司马迁发挥了“华夷同源”“天下一统”的思想,《史记·五帝本纪》体现的华夷同宗同源的统一观念,对中华民族形成及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华夷之辨并没有随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而消失,而是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后期的清朝。

——摘编自徐洁《论清前期“中国”认同与实践》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一词被广泛应用,更加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一词不仅在中国学术界流行,中华民族自觉民族实体也被中国政治界、教育界、外国学者等认同,普遍运用其来强调中国的文明和中国人的特性。

1914年,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是一种不朽的民族灵魂。”诚然,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民主的新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实现民族交融、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新阶段。随着中华民族意涵的正式确立,中华民族的构建为中国各民族普遍认同,中国人民拥有了真正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为中华民族奠定了真实、合理、永久的稳固共同体基础。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利益、共同的历史使命,也为中国的发展和抗击外来势力对中国的侵夺凝聚了强大的制衡力量。

——摘编自王萍、杨敏《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认同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民族认同的发展表现,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民族认同的新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023-08-16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817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英国下议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该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民主的保障与有限B.政党的对立与竞争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阶层的分化与较量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时期,贵州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稳定和发展成为国民政府治理贵州的重心。然而,长期的军阀统治致使国民政府对贵州的控制和管理较为薄弱。随着战争的推移加强国家权力对地方社会的有效控制,进而重建地方社会秩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新县制”作为国民政府整理全国地方事务的重要举措,在贵州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推行。贵州实行“新县制”之后,在县级的辅佐治理人员中,科长、技士、督学、科员的数量均有所增加,而警佐、会计室主任、合作指导员等相关编制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在县行政人员中,县长是县行政人员的核心,“新县制”实施后,在贵州349名县长中,年龄21~40岁的县长有317人,40岁以上的有32人,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308人,其他为41人。

——摘编自李波《社会控制与秩序重建:抗战时期贵州“新县制”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国民政府在贵州推行“新县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贵州“新县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贵州“新县制”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2-07-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历史试题
7 . 书院产生于唐代,最初只是民间教育机构。南宋末年,书院出现官学的端倪。其后,历经元代、明代直至清代,书院沦为科举的附庸,成为官学的替代机构。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私学的衰落B.统治的加强C.理学的发展D.科举的变质
2022-07-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历史试题
8 . 对于有人将当前的中日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2014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道:“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其中“1894”意指(     
A.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举国欢庆B.中国发起维新变法,百日而终
C.日本挑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受耻D.北洋水师首战失利,全军覆没
2022-07-07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历史试题
9 . 明代对酒具的规定是一品二品酒注、酒盏用金,三品至五品酒注用银,酒盏用金:六品至九品酒注酒盏皆用银,其他则用瓷漆木器。这些规定主要反映出(     
A.官僚政治制度成熟B.儒家礼仪制度非常严格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D.商品经济发展空前繁荣
2022-07-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商人群体,由宗族亲缘群体向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发展演变。其中向地缘群体演变主要是指
A.行会的出现B.商帮的出现C.市镇贸易的兴起D.长途贩运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