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广州一口通商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1793年英政府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双方曾因见面的礼仪发生了争执,当英方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的要求时,被乾隆帝一口拒绝,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②》

材料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5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出席。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175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于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360百科


(1)材料一中“广州一口通商”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英方的要求后来是如何获得的?
(2)材料二中的“旧体制”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3)“一带一路”战略反映了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
2022-04-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1960-1965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图二

图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1)图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二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
(3)图三反映的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变化源于哪一政策的实行?
2022-04-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政的核心是宪法。宪政是实行了民主政治和法治原则,以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和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的政治行为的动作过程。

———季立东《“宪政即‘限政’思想”的思考》


(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政”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是如何实践“限政”思想的?

材料二   1923129日,孙中山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称:“从事革命者,于破坏敌人势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于国民建设能力之养成,此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军政时期即“以党建国”的暴力革命时期,训政时期即“以党治国”时期,宪政时期即“还政于民”时期。“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是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

材料三   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充满了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中国民主化的必由道路,中国人由于缺乏民主经验,空有宪法之名,但无法有效履行宪法,反而会被某一政治集团或强人利用。孙中山认为:“不经训政时代,则大多数之人民久经束缚,虽骤被解放,初不了知其活动之方式,非墨守其放弃责任之故习,即为人利用陷于反革命而不自知。”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孙中山才设想出了这一理论。

反对者以胡适为代表:“我们可以明白中山先生的主张训政,只是因为他根本不信任中国人民参政的能力”;“人民需要的训练是宪法之下的公民生活。政府与党部诸公需要的训练是法治之下的政治生活。‘先知先觉’的政府诸公必须自己先用宪法来训练自己,裁制自己,然后可以希望训练国民走上共和的大路”;“绝少数的人把持政治的权利是永不会使民众得着现代政治的训练的。最有效的政治训练,是逐渐放开政权,使人民亲身参加政治里得到一点政治训练。说句老实话,学游泳的人必须先下水,学弹琴的人必须先有琴弹。宪政是宪政的最好训练。”

——凤凰网历史综合


(3)孙中山为创制宪法和维护宪法做了哪些努力?
(4)材料三中,关于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的评议,你同意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2-04-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各有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摘自《罗马法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元朝和罗马帝国管理庞大帝国的方式。

材料三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2)美国“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1981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3)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构想?写出其成功实践的事例。
2022-04-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2018年11月底和12月初,习近平主席分别对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了国事访问。中国于1973年和1979年分别与西班牙、葡萄牙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西、中葡建交时
A.中国开始改革开放B.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欧洲联盟已经成立D.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2022-04-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14年8月严复撰文指出:“此次世界战端一起,进出口货物交往当有隔碍。以德奥之强,初战当能与协约国以盛势。然彼国资源远远逊英法美,如战局久持,德奥必遭败北,可断言也。”该文
A.反映出当时战局已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
B.颇具眼力地预见了同盟国集团失利的重要原因
C.写作背景是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D.指出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2022-04-07更新 | 197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习成果认定历史试题
7 . 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家和地区的停泊,郑和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来丰厚的文化遗产。明朝出现这样的壮举的根源是
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造船技术高超D.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2022-03-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它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下修建。它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文中的“它”是指
A.都江堰B.漕渠C.龙首渠D.白渠
2022-03-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新型航海图,它
A.是至今人们远洋探索必备资料B.是研究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史料
C.距今年代较近,不具文物价值D.可以佐证指南针是中国发明的
2022-03-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培源,190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24年,周培源被清华大学派送去美国继续完成大学课程,并于192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及最高荣誉奖。二战结束后,在美国海军部任职的周培源因不愿加入美国国籍,返回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周培源专任北京大学教授,此后还担任校长。他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献给了力学和理论物理学中两个十分困难的领域——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数十年来,他培养了几代力学和物理学的知名学者,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从1974年起,他排除重重困难,组织人力和物力,支持以王选为首的研制组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并获得成功,使我国印刷业产生革命性变化。他数十次代表科技界出席国际会议,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敬与爱戴。

——摘编自李青元《中国科学家颂——献给未来的科学家》


(1)根据材料,概括周培源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培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