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承认。但是,对于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仍有个别人持敌视的态度,……坚持“两个中国”的错误态度。……中国奥委会于同年11月6日正式宣布不参加第十六届奥运会,以实际行动表示抗议。

材料二: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及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北京,这个有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都终于莸得成功,于2001年7月得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材料三:以下两幅图片是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和主题口号。


材料四:观察下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在巴黎传递时,遭到藏独分子凶残的抢夺,中国残疾人火炬手金晶用身体奋力保护火炬,保证了火炬传递的顺利进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长期没有参加奥运会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2001年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奥运会徽的设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哪些深厚的传统文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对当今世界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2024-03-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等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欧大陆及北非的部分地区,而美洲、大洋洲则与亚欧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处于一种隔绝状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人对全球认识的空间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1-26更新 | 85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国家认同,主要包括君主认同、王朝认同与文明认同三个方面。其中,君主认同是指对在位专制君主的认同;王朝认同是指对维系君主统系世代相承的王朝的认同;文明认同是指对超越具体王朝而始终存在的政治文明共同体一中国的认同。这三者是古代中国国家认同的构成要素,也是考察古代中国国家认同的基本视角。

——摘编自张禄佳、郑流爱《国家认同:一种教材分析的视角》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是在紧迫的民族危机下进行的。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国人从开始接受“民族国家”而不是某一个家族的“天下国家”开始,逐步吸收西方的民族国家概念,民族国家意识逐步觉醒,直到将民族国家认同变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表现出惊人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摘编自余洋《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的民族国家认同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国家认同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近代中国国家认同思想内涵转变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现实,从“发展历程”“现时价值”等角度,谈谈你对“国家认同”的认识。
2023-01-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史论结合”的同时进行“化论为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拿破仑)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法)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材料二   对于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的分析,有多种不同的思考路径。以欧洲为例:①战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先后对纳粹战犯进行了审判,控有破坏和平罪(计划、准备、发动侵略战争)、战争罪(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挑起战争或肆意侵占和掠夺他人财产)以及反人道罪等三项罪名。②从法国将军福熙在看到《凡尔赛和约》后“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的预言,贯串三十年代中后期的、因慕尼黑事件而达到顶峰的“光明/黑暗”前途的争论,再到丘吉尔“一场不必要的战争”的回声,明明白白地指向了国际政治安排的致命缺陷。

——据(英)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美)卡伦《国际关系精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史实,写出作者所持观点的依据。一句话概括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时代精神。
(2)阅读材料二,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看法?侧重分析①,请结合纳粹德国所犯下的罪行进行阐释。侧重分析②,结合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国际政治安排进行阐释。
2022-03-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修正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除三民主义外,特别强调要重视“近代所受之侵略与原因”,“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之地位”。其目的是
A.保证教育事业的延续B.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C.加强中外交流与合作D.增强民族意识为抗战服务
6 . 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石,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三宝:粮食、器物、财富)绝,虞(虞 : 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周书》

材料二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史记》

材料三 “夫释农桑之事,入山海,采珠玑,捕豹翠,消蔲力,散布泉,以极耳目之好,快淫侈之心,岂不谬哉?后世淫邪,增之以郑、卫之音,民弃本趋末,技巧横出,用意各殊,则加雕文刻镂,傅致胶漆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夫谋事不并仁义者后必败,殖不固本而立高基者后必崩。王者行之於朝廷,匹夫行之於田,治末者调其本,端其影者正其形。”

——(西汉)陆贾.新语校注[M].王利器,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

材料四 “盖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

——(清)薛福成.薛福成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材料二反映了汉初怎样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三概括陆贾有关农商的观点。材料四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对待商业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说明这种转变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现代经济建设的启示。
2021-12-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苏俄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其原因引起史学家的极大兴趣,以下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A.缺乏配套的系统的政治改革B.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
C.受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影响D.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农抑商”思想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国家的经济运行始终起着支配作用。先秦诸子因农神崇拜而塑造了“神农氏”《商君书》指出“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秦始皇在琅琊碑文中书写“上农除末”,汉代“驱民而归之农,盐铁官营”,唐“官家不税商”,宋“商贾不通,财用自困”,明清“农产品贩卖成风”“南方大量城镇涌现、工厂作坊繁盛”。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三农”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艰辛的探索和实践。《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先秦、秦汉、唐宋、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农”思想延续至今的原因,并列举新中国为解决“三农”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022-03-06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基辛格在其著作《论中国》中写道:“对峙对双方都不利,这正是我们去北京的原因。尼克松急切盼望能够将美国人的视线从越南上面转移开来,毛泽东则决心迫使苏联在攻打中国之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中美双方都明白这次会谈事关重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据此可知,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有
①美国急欲摆脱越战泥潭
②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④美国彻底放弃敌对中国的政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 .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1960-1965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图二

图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1)图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二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
(3)图三反映的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变化源于哪一政策的实行?
2022-04-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