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仔细阅读下表内容。表格反映,20世纪60至80年代
1968尼克松在大选中承诺将打压日本对美纤维出口
1969美日纺织品谈判
1971.8尼克松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
1972.1美日正式签订《美日纺织品贸易协定》
1976.6美日约定特殊钢进口配额限制
1977.5日美就钢铁制定《进口最低限价制度》签订《维持市场秩序协定》
1981.2美国参议院提出对汽车实行进口限额的方案
1981.5日本政府同意对汽车实行自主出口限制
1985.6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提交301条款申请
1985.9美日等国签订《广场协议》美元对主要货币实行贬值。
1985.11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日本公司对美国半导体产业构成威胁
1987.3里根宣布对3亿美元半导体征收100%关税

A.日本政府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B.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比较频繁
C.日本在美国的保护下经济获得高速发展D.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美日分歧加大
2021-11-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关于17世纪英国一个庄园经营的统计情况
时间1633年1649年
项目户数使用土地缴纳租金户数使用土地缴纳租金
公簿持有农57户60%—70%50%46户58%29%
租地农场主7户不足30%50%10户42%67%

该统计表格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英国的圈地运动B.西欧的殖民扩张
C.英国的工业革命D.西欧的价格革命
3 . 阅读下列表格   

古代中国手工业基础知识

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后期:与农业分离;夏、商、周:官府垄断;春秋战国:三种形态出现。
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高超的冶金技术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
冶铁技术西周:已能制造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技术春秋晚期:有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领先世界。
享誉世界的陶瓷业发展过程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技术成熟。青瓷、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元代。制瓷中心:明清:瓷都——景德镇和青花宠、彩瓷、珐琅彩。
影响唐朝:开始输出国外:明清: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亚非欧各国;17世纪起:世界各地开始生产瓷器。
距今四五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西周时期: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丝绸之路;明清鼎盛时期:(1)丝织中心一苏州、杭州;(2)民营丝织业兴盛;(3)丝织品工艺精巧。妆花缎、金宝地。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请回答;
(1)根据表格,简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冶炼业的主要成就。
(2)根据表格,简述我国明清时期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3)根据表格,概括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征。
2024-04-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读材料,完成要求。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嬗变。

时间

服饰情况

民国时期中山装创制后风靡一时。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民国十八年制定宪法时,规定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着中山装,中山装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制服。政府院部如此,国民党党部如此,地方政府机关亦如此。国民党向机关、学校推广中山装,向民众宣传。
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爱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
文革时期从红卫兵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荣,绿色成为流行色,蓝、黑、灰、绿色充满中国街头。
革放来改开以1979年对世界敞开国门以后,世界最新潮流的时装可以经由最便捷的信息通道-电视、因特网等瞬间传到中国。国内的着装者也迎来了个性服装时代,迎来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服饰艺苑的美好春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从表格内容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7-04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5 . 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
背景影像艺术发展
19世纪末摄影、缩短曝光技术发明1895年电影诞生
影像与声音技术结合有声电影产生
电信号传输图像技术1926年电视诞生
A.科技推动影视业兴起B.电影艺术丰富了人类生活
C.信息时代的社会发展D.影视发展推动了世界联系
6 . 根据《虎门条约》,英国人获得了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后来,所租住的地区发展成为租界。根据下列表格,可以得出
同治十一年《申报》载:“上海各租界内,街道整齐,廊檐洁净。一切秽物亵衣,无许暴露。尘土拉杂,无许堆积。” “居民王阿呆等10余人,违反工部局关于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的规定……经巡捕劝阻不听,各被拘留一天。”
租界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然,晚间照耀,无异白昼,颇便行人。
“租界内警察之权,管辖道路之权,及其余界内一切施政事宜,悉归日本领事官管理。”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礼堂所备证书,由证明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①租界的市政管理规范,呈现出法制化的特点   
②租界成为近代物质文明的传播地   
③租界是列强在华的侵略据点,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国家主权   
④租界传播了新的社会习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5-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至宋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

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长,助理万机,辅助皇帝
内外朝制形成皇帝亲信构成的内朝与丞相为首官僚机构的外朝
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集体决策,相权一分为三
二府三司制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并设枢密使、三司使管军事、财政

材料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明朝监察机构的范围广,人员品级低,但权力极大。在这个庞大的监察网络中,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分别负责中央与地方的监察,通称科道两衙门。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虽只是正七品,却能查看中央六部的重要文书案卷,六部所有重命令都要经过他们审核,有助于皇帝对六部的控制。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也仅正七品,但权力监察到上至总督巡抚三司,下县令,犹如钦差大臣。监察御史在组织形式上虽隶属于都察院,但行使职权时却不受都察院控制,可以直接向皇帝负责。“使一县之众必由于令,一郡之众必由于守,守之权归于按察,按察之权归于天子”。除此还有令人谈虎色变的东厂锦衣卫,则独立于各司法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以直接逮捕审讯,生杀予夺,权力空前强大。


(1)仔细梳理表格内容,指出中央政治体制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主要目的。
(2)清史家赵翼说“明朝是中国传统政治之再建,然而恶化了。”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其理由。
2021-11-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为某团队对日食期间光线弯曲情况的记录,该观测验证了
日期地点结果及误差(角秒)
1919年5月29日SobrAl1.98±0.16
PrinCipe1.61±0.40

A.万有引力定律B.狭义相对论C.广义相对论D.量子论
2022-03-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反映的是中共对台湾的政策变化

1949~1955年1955~1958年1958~1978年1979年至今
武力解放和平解放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从对峙走向缓和

材料二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用和平方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方针,提出我们寄希望于1700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济交流”等,并从1979年元旦起,停止了对金门的炮击。131日,邓小平访问美国,在向美国议员解释中国对台政策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材料一、二均整理自凌伟中《四十年来海峡两岸关系及其展望》

材料三   “一国两制”香港模式的成功经验表明:“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它同样适用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但是,台湾问题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不能将“一国两割”香港模式一成不变地套用于台湾。因此,两岸应携手合作,探讨出使双方都能接受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早在1984年,当一位日本朋友问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是否同对香港的一样时,邓小平说:“我说更宽。所谓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

——摘编自陶晓琴《“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与台湾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我国政府对台湾与香港基本政策的异同,并说明“一国两制”政策的意义。
(3)你认为当今推动祖国统一实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022-08-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1840-1852年间英国输华贸易统计表:价值单位:万英镑

年份18401842184518501852
英国输华商品总值52.496.9239.4157.4250.3

(此表所列为中英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

——摘自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材料二:欧洲的发展,甚至世界的发展,无非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域,把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远近贸易纳入理性秩序,而所有这些贸易加在一起就趋向于创造一个有整体性的世界。

――摘编自法国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1)1840年之前,中国政府的哪一经济政策不利于中英贸易的顺利开展?并说明其内容。阅读材料一,1840~1852年中英贸易额总体呈什么趋势?结合19世纪中期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列举有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输出的条款两例。
(2)依据材料二,概括布罗代尔的观点。并结合19世纪上半叶的有关史实,分析世界贸易“理性秩序”是如何达成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