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把个人忠诚置于一切官僚体系之上,重赏效忠于他的那些人。他的习惯做法是:挑选聪明而野心勃勃的官员,通过向其询问其他官员的情况来考核他们。如果他们通过考验,雍正就会迅速提拔他们,让他们负责中国特别敏感的行政区域。也是在雍正统治时期,朝廷往日的非正式耳目体系、机关,变成了政府常设机构。和他父皇一样,雍正也非常依赖仅供他阅读的密折。

——【美】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雍正帝加强皇权和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清两朝中央政权是如何加强对西南地区管辖的。

材料二   如果把历史轨迹简化为一条曲线,则康熙二十四年的自主“四口通商”(即广东澳门、福建厦门、浙江宁波和江苏松江),与鸦片战争之后的被迫“五口通商”,可以看做是这条曲线的两个波峰,在这两个波峰之间,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凹陷线。史家一般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当作这条凹陷线的“拐点”,拐入某个无法预计的弯道甚至死角。

——摘编自邓文初《中华帝国的拐点:从开放海禁到一口通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家将乾隆二十二年当作凹陷线的“拐点”的原因。结合世界经济新形势的发展,简述 “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凹陷线”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1-05-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了联合的道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高中历史必修一P123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过程大事年表

年份重大事件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9年欧元问世

材料三201611月,英国通过公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20173月,英国女王莎伊丽莎白批准“脱欧”方案,授权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摘自网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并分析其走向联合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英国脱欧的看法。
2021-06-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曾频频受到来自美国挥舞核大棒的威胁。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在远东部署了许多载有核弹的飞机,并露骨地对中国进行核威胁。于是,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自己的国防尖端技术,便成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重要战略思想。

一一陈述《新中国60年发展之路》

材料二 在二十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材料三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这十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形势,我们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

——习近平《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我国发展尖端技术的战略重点,并分析此战略重点制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作出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出调整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怎样的骄人成绩?
2021-04-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据《礼记礼运篇》记载,当时诸侯传位和官吏任用,均是“世及以为礼”。在这种选官制度下,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

——摘编自王兴龙《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探究》

材料二   至战国已是“大争之世”,各诸侯国激烈争斗,都想“辟土地,莅中国而抚四夷”。对人才非常重视,各诸侯国大多采用了“军功授爵”和“以客出仕”两种选官办法。军功授爵体现了“爵禄生于功”的官僚政治的特点。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先推行这种办法,它对驱民重战、提高军队战斗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客”,就是“宾客”。战国以客出仕的史实中,仍以秦国最为典型。秦孝公求贤图强,“宾客”被置于首位,商鞅闻讯而入,领导了变法运动。商鞅相秦的经过,便是秦以客出仕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任怀国《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世官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选官标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秦选官方式演变对当今人才选拔的启示。
2021-05-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