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大地震,造成6万——10万人死亡,包括40多座教堂、200多所大小修道院在内的大量建筑被摧毁。震后,科学家对地震起因展开探究与思考,启蒙哲人也趁机鼓动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教会“上帝惩罚”说受到普遍质疑。这说明(     
A.天主教会权威受到全面冲击B.科学理性成为18世纪主流
C.突发事件加快科学理性传播D.宗教和科学都无法解释自然灾害
2024-04-15更新 | 258次组卷 | 11卷引用:青海西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72次组卷 | 45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023-11-20更新 | 8次组卷 | 5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A.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发展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2023-11-19更新 | 111次组卷 | 3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国内效应”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综上所述,谈谈宋代以来海洋政策对当代的启示。
2023-11-13更新 | 133次组卷 | 2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2023-11-03更新 | 147次组卷 | 4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全文共3编:人法、物法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

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至今有效。它分为5编,内容更加丰富。它继承罗马法的传统,并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制定。

材料二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1979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

1999年和2004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民法典》对《法国民法典》的继承与发展。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21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
C.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2023-09-13更新 | 414次组卷 | 2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2023-08-18更新 | 335次组卷 | 3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2023-08-07更新 | 266次组卷 | 6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