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图为明清时期的某些畅销小说。此类小说的创作有利于(     
《清夜钟》《五更钟》
《醒世恒言》《轮回醒世》《醒世新编》
《警世通言》《警世奇观》《警富新书》《警寤钟》
A.宣扬三教合一B.提倡个性自由C.强化社会教化D.助推商业发展
2 . 阮籍、嵇康代表的士人群体展现了魏晋风度。阮籍以孝子闻名, 但在母亲亡故时,不拘孝子之礼, 照样喝酒吃肉;嵇康临终写《家诫》,教育子孙奉行儒家伦理,但一生旷达狂放, 自由懒散,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据此可知, 当时(     
A.崇尚自由成为时代主题B.儒学主导地位动摇
C.社会动荡导致思想多元D.传统礼教受到冲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蔡元培与女学

材料一   本校初办时(1902年),在满清季年,含有革命性质。盖当时一般志士,鉴于满清政治之不良,国势日变,有如人之稚重病,恐其淹久而至于不可救药,必觅良方以治之,故群起而谋革命。革命者,即治病之方药也。上海之革命团,名中国教育会。革命精神所在,无论其为男为女,均应提倡,而以教育为根本。故女校有爱国女学,男校有爱国学社,以教育会会员担任办理之责,此本校校名之所由来也……辛亥革命时,本校学生,多有从事于南京之役者,不可谓非教育之成效也。

——摘自蔡元培《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蔡元培创办爱国女学校的目的进行解读。

材料二   爱国女学校课程设置

学段年级课程设置
预科初级修身、算学、国文、习字、手工、体操、音乐。
二级修身、算学、国文、历史、地理、理科、家事、裁缝、手工、体操、音
乐、图画。
本科文科伦理、心理、论理、教育、国文、外国文、算学、历史、地理、法制、
经济、家事、图画、体操。
质科伦理、教育、国文、外国文、算学、博物、物理、化学、家事、手工、
裁缝、音乐、图画、体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国女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0年,香港《大公报》刊发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真是做梦了”。这反映出(     
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B.百团大战增强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
C.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D.正面战场有力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5 . 1920年,邓恩铭指出,“按社会学说起来,人人都是有衣穿,有饭吃才对。为什么富的富得不得了,穷的穷得不得了?我想社会上一般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只知道役使苦同胞为他们做奴隶牛马,还要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这表明他(     
A.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的利益
B.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C.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社会问题
D.主张知识分子应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代,山东藤县“城东地多山险,宜粟菽,其俗好种树而饶于枣梨,贫者务农毕,则入山樵采治炭,妇女缉布,夜纺车之声比屋相闻”。这些做法(     
A.说明了人地矛盾尖锐B.反映了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C.体现了重农抑商观念D.有利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1907年北京《益森画报》所载的《厮役演说》,这反映了当时(     
   附录图中文字:毛家湾某女学堂,每日
下午,各学生家多来相接。一女生仆人,
年五十余,初十傍晚,在该堂门首对各
家父兄及仆人演说“阅报之益”,津津
有味,颇能动听。演说不奇,出自厮役
则奇。
A.女学的兴起瓦解了封建礼教B.演说成为救亡图存重要方式
C.近代教育体系建设日趋完善D.社会转型时期新旧观念并存
2023-11-02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区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期的乡里豪民在秦汉文献中,多有““豪民”“豪强”“巨姓豪强”“兼并之家”等记载,活动范围主要在乡里,故称之为“乡里豪民”。

◆乡里豪民的主要构成

一是六国贵族。秦统一六国后,虽然统治者以各种形式抑制其势力的发展,但他们仍得以残存和潜伏下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他们蜂拥而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西汉政权巩固后,虽然进行了消除异姓王的斗争,但六国势力并未被彻底消灭。他们役财骄溢,或至兼并,甚至武断乡曲。

二是兼并之家。自战国以来……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或宗法势力兼并土地,渐至豪富……至东汉时期,许多乡里豪民已拥有大批徒附、部曲,在其羽翼下已汇集了一股与中央集权背道而驰的离心力量。

三是富商大贾。秦汉时期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局面。西汉中叶以后,富商大贾拥资雄厚,他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不可胜数。

◆国家对乡里豪民的抑制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营三百另方以上者于茂陵”。

西汉统治者曾派酷吏对豪民严厉惩治。在酷吏摧折豪强的同时,武帝时还以刺史分刺各州,“六条问事”。六条中的第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第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贿,割损政令”均涉及到乡里豪民。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均输平准、更钱造币都是抑制豪民的重要经济措施。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1)秦汉时期国家为什么对乡里豪民进行抑制?
(2)概括秦汉时期国家抑制乡里豪民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马里征服加纳后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穆萨在马里建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到此讲学交流。据此可知(     
A.西非国家对外交流频繁B.伊斯兰教开始传入非洲
C.教育发展利于社会稳定D.国力强盛促进文化交流
10 . 每个阶段的社会面貌在《人民日报》标题词汇中均有所体现。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面貌的标题词汇包括(     
A.抗美援朝、八荣八耻、人民代表大会、融资
B.氢弹爆炸、中美联合公报、经济实体、股份制
C.八字方针、东方红一号、农业合作化、中国梦
D.一国两制、希望工程、信用卡、科技扶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